本报讯 基层医疗机构因使用药品品种少,价格低,配送成本高,造成部分药品配送不及时,严重影响群众用药需求,降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2023年以来,市医保局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调研,狠抓落实,制定有效措施有效破解基层药品配送难题。
构建体系,优化配送流程。2023年,市医保局对全市配送体系进行统筹优化,规定每月5日前基层医疗机构上报采购计划,由牵头单位统一采购,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逐级领取药品,优化配送模式后,单个配送企业年平均配送成本降低5700余元。
统一目录,改变类多量少现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使用药品品种分散,同功效药品种类繁多,市医保局明确由牵头单位下发药品目录清单,基层医疗机构“按单点药”,拓宽基层用药目录同时,同功效药品种类相对集中,需求量变大,配送企业积极性增强。统一目录后,同类型药品由7.2种减至1-4种,村卫生室用药品种由平均30种增加到80余种。
整合资源,增加配送额度。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由厂家指定配送企业,基层医疗机构配送企业多。如部分乡镇卫生院有11家配送企业,配送量最小的仅配送1种药品。经协商整合后,医院配送企业平均减少46%,通过优化配送品类,增加配送业务量,单个配送企业配送品种平均增加3.8种,切实解决配送难题。
部门联动,强化采购监管。加强与卫健部门联动,严禁村卫生室线下采购,对线下采购的,核减零差率人头费和公共卫生经费。通过多部门联合制定政策,加强对乡镇卫生院药采人员、村医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政策知晓度,规范基层药品使用。
一系列措施实施以来,我市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送率由81%提升至96%,有效解决基层用药难题,实现药品的有效流通和合理配置,保障患者用药便利性。
(本报记者 贾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