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民夜校 助力乡村振兴

张 艳

版次:03  2023年12月2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夜校,即夜间上课的学校,想必我们许多人并不陌生。夜校是为了给一些想提高自身技能的人员而开办的,利用夜晚时间进行再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有些地方办起了的农民夜校,开办了诸如种植班、养殖班、经营班、手工班、电脑班、普法班、读书班、音乐班、书法班、绘画班等,既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广大农民群众各学所需,深受欢迎。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学习增强本领的愿望没有变,通过学习提升素质的追求没有变。过去上夜校,为的是学习文化、获得文凭。现在上夜校,除了是为了学习科学知识、增强本领之外,也是为了培养兴趣、丰富生活。通过上夜校去学自己需要的,学自己想学的,学自己喜欢的,让业余生活更加丰富,更有意义,更有质感,这是如今许多人上夜校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夜校之所以受到农民群众的喜爱,反映了大家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化生活的向往,也让人感受到夜校这一教育形式的与时俱进。

另外,把夜校这一阵地利用好,还有利于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夜校中来,减少和杜绝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的发生。通过开办夜校,有助于提升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有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目前正值冬季,相对于春耕夏种秋收为“冬闲”时间,许多农民群众的时间相对宽余,希望已经办起农民夜校的地方继续把夜校办好,办出特色,办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而那些正在筹备或尚未办起夜校的地方,尽快把农民夜校办起来,让农民夜校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但我们也看到,要想把夜校办好,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比如,师资力量需要解决,要努力给夜校注入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办什么课程需要研究,使夜校学习的内容切实为农民群众所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农民夜校只有因时而宜,因村而宜,因需而宜,才能办得好、行得远,才能更好地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