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

淮南高新区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吕天然 王诗尧

版次:A01  2023年12月2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淮南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以大数据、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不断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产业培育初显成效。规上工业企业从2018年9家增至43家,高新技术企业由12家增至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10家倍增至126家,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方向

淮南高新区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结合本地实际,找准产业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园区特色产业。抓优势产业巩固,编制了大数据基地新三年规划,依托省级大数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围绕中国移动长三角数据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先后招引中国电子淮南软件信息与制造产业园、白山云盾服务全球中心等重点项目。2022年大数据基地实现产值106.93亿元,集聚大数据企业6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10余家。抓新增动能提升,紧抓合肥京东方、维信诺等新型显示企业对上下游配套需求,立足园区地处全省新型显示产业配套半径150公里范围内优势,将新型显示作为新的发力点,大力承接珠三角等地区新型显示产业转移。目前已集聚芯视佳、壹芯科技等新型显示企业31家,其中15家已纳入规上工业企业。2022年以来,园区抢抓我省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强省”,以及淮南市明确将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作为六大新兴产业之一的政策优势,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大力招引整车、电机、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目前已落地整车项目2个、零配件项目18个,总投资328.9亿元。

修炼内功,增强产业承载能力

淮南高新区把提升产业承载力作为修炼产业发展内功的关键,加快推进包括标准化厂房、科创平台在内的产业载体建设,快速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打造一至四期共170万平方米高新产业园,重点承接优质制造业项目,实现以园聚链、以链集群。目前高新产业园一期、二期(共65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34户;高新产业园三期(总面积28.8万平方米)加快建设,已签约面积6万平方米;高新产业园四期(合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已于2023年3月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规范管理高新区“双创”综合服务中心、科技信息产业园、江淮云、智慧谷等51.3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已驻企业158户,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主阵地。

创新思路,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淮南高新区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不断探索招商模式、创新思路方法、提升招商引资质效。专人专班驻点招商,瞄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新组建4支浙东地区驻点招商工作组,与宁波汽车零部件协会签订委托招商合作协议,建立目标企业资源库,主动宣传推介、跟踪洽谈。聚焦需求以资招商,设置总规模10亿元的高新战新投促基金、总规模2亿元的大数据产业基金,推动了英众智能终端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明然新能源汽车三合一电驱生产基地(总投资50亿元)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发挥优势以商招商,依托龙头企业精准推动产业链合作,根据已签约开沃商用车、德力专用车两个新能源整车项目的供应链需求,结合企业推荐,积极对接省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推动了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来淮考察、落户。今年以来,新签约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318.5亿元,签约项目数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优化服务,推进项目快速达产

淮南高新区把服务保障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投资落地见效的关键,成立高新区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任务分解、领导包保、集中开工、按周调度等项目推进机制,全面落实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项目代办、跟踪问效、绩效考核等制度,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保姆式”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同时,多措并举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今年以来,共为45家企业兑现投资优惠政策资金1.6亿元,为36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8亿元,推动企业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