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 点煤成“金”追“高”逐新

版次:04  2023年12月2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接一版)

“过去这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随着生态修复项目的启动,不再有扬尘,还给我们的是碧水蓝天。”淮南市谢家集区发改委主任孟庆超对记者说。

据了解,该沉陷区主要受谢一矿、李一矿和新庄孜矿采煤活动影响,形成的地下采空区诱发覆盖岩层变形破坏,地表形成采煤沉陷凹地、积水洼地、沉陷湖塘等,造成土地、道路、建筑、环境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谢家集区采煤沉陷区已形成稳沉区,具备生态修复条件。

“我们一期项目投资是16.66亿元,面积10700余亩,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游则游’的方式,在保持原有土地属性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孟庆超说。项目治理重点为生态修复,旨在营造“城市绿肾”,调节区域水环境。区域内不仅种植了杉树、银杏树等50余种树木,还有音乐喷泉、异形透光凉亭、观光栈道等游览设施。

“以前都是拉煤的车,煤灰大,现在变成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公园,一家人可以来散步,真是太好了。”附近居民程女士兴奋地说。

目前,淮南市正以春申湖片区为重点推进城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打造城市生态修复示范区、资源型城区转型样板区。“二期是5800多亩,现在修复工作已经开始启动,未来还有三期、四期,整个项目所有修复面积加在一起3万多亩。”孟庆超说。

该市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注重源头治理、推进综合防治,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持续凸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淮南渐行渐近。

转变发展方式 壮大新兴产业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近年来,淮南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和文化旅游七大产业,加快新兴产业布局。

在淮南高新区的安徽芯视佳半导体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一块能弯曲、可折叠的显示屏吸引人们的眼球。“我们研发的柔性OLED主要应用到手机和车载系统上。”该公司负责人曹绪文说。

据介绍,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显示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专业从事硅基OLED、柔性OLED、显示驱动IC等技术开发,产品广泛应用于VR/AR、电子取景器、微型投影仪、车载等领域。目前企业在安徽淮南、广东深圳、江苏南京等地拥有研发和生产基地。

“当地政府对新型显示产业支持力度大,厂房由政府代建,我们可以‘拎包入住’。”曹绪文介绍,淮南K1工厂于2023年3月建成投产,年产120万套柔性OLED模组,年产值可达到2亿元。

淮南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刘双喆介绍,当地立足新型显示产业特色优势、配套优势,依托合肥蚌埠新型显示龙头企业协同发展,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初步形成了以新型显示终端整机制造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的链条式发展格局。“我们聚焦区域内产业链短缺环节,与合芜蚌滁等地产业实现配套发展、错位发展,重点聚焦显示整机制造和下游部品加工生产配套项目,积极引入注塑、冲压、模组、整机制造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闭环。”

目前,淮南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园已签约新型显示企业24家,总签约面积38.8万平方米,总投资超40亿元。另外,当地还紧盯大项目、好项目,精准高效开展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无锡变格、埃夫利舍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和中银智能显示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

记者走访发现,这些企业尽管落户淮南高新区不久,但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2018年2月28日,淮南高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安徽省第六个国家级高新区,其产业定位明确,重点培育大数据、新型显示两大特色产业,延伸发展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近些年,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相互碰撞、交织中,淮南一直在想办法、出新招。

位于淮南经开区的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综合制剂生产车间一片繁忙,药液通过配制、灌装、冻干、轧盖等工序,最终被包装下线。“3号生产线一天能生产35万支克林霉素,整个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该公司总经理柳应贵说。

据介绍,该公司现已形成非致敏性抗感染药、心脑血管药、呼吸系统用药、麻精类等多个领域。建有冻干粉针剂、粉针剂(含头孢菌素类)、小容量注射剂等多条生产线。“我们加快推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药业规模已跃居淮南市医药工业企业首位,处于安徽省内医药工业企业前列。”柳应贵介绍。

国瑞药业产品研发前期投入成本高、资金占用大,淮南经开区税务局了解情况后,推出“一企一策”个性化专属精细服务,组织青税专班服务队成员与企业签订包保责任书,启动“诉求线上快响应+专班入户精辅导”高效诉求响应机制,以优质的服务鼓励企业投入科技研发,让企业享受到2500余万元的研发加计扣除优惠,“真金白银”源源不断注入企业“资金池”。

淮南经开区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家。拥有医药核心企业及产业关联企业36家,主要依托国瑞药业、山河药辅等龙头企业,产品涵盖原料药、药用辅料、化学药剂、生物制药等领域。医药产业产值从2003年到2022年年均增长13.3%,实现稳步较快增长。目前该区已启动医药化工园区扩区“1351”规划,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向千亿大健康医药产业基地目标奋进。

淮南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社会治理”五大攻坚行动,推动淮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