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显担当 言传身教树家风

本报记者 朱庆磊

版次:02  2023年12月2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张文涛在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工作,妻子是淮南市第九中学教师,女儿上小学,儿子年幼。张文涛夫妻与父母一起居住,是一个三世同堂家庭,夫妻俩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家庭和谐,获得单位领导同事以及邻里的普遍称赞,荣获第三届淮南市文明家庭称号。

在工作中,夫妻俩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在繁琐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很强的责任心。张文涛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报名参加第八批选派干部挂职乡村,带领工作队三人,助力新华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妻子王珍自工作以来,脚踏实地,克服路远、腰疼等困难,精心备课,主动承担跨年级课程,多次指导学生竞赛获奖。张文涛工作多、任务重,经常早出晚归,特别是近三年要吃住在村,很少照顾家庭和孩子,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在了爱人肩上。她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辅导女儿、照顾刚满一周儿子的担子,从未因为家庭事情耽误工作。

夫妻二人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再忙都会认真辅导孩子做作业,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就通过微信视频给孩子辅导功课。张文涛的父亲因8年前的一场大病导致残疾,张文涛坚持每周给父亲清洗身体两次,无论多忙也坚持抽时间带父亲做康复训练;年过古稀的母亲也因年轻时的重活压弯了腰,妻子就为母亲按摩缓解腰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女儿在和谐家庭气氛的熏陶下,懂礼貌、尊重长辈。

张文涛家庭荣获2022年安徽理工大学“最美家庭”称号,张文涛荣获安徽省文教卫系统工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