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首之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胜利和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正反面经验教训而创新出来,也是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理论家和战略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建党治国理政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古老落后、任由列强欺凌的旧中国,实现了完全崭新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打倒封建军阀统治、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旭日东升。她代表着中国社会由黑暗走向光明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谋幸福、脱苦难的根本利益。因此,从她诞生起,就充满着作为引领社会前进的强大生命力,标志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即将成为未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力无穷的领导力量。
然而,充满失败痛苦和胜利喜悦的中国近现代革命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如此极端落后、人口众多、内外矛盾复杂多变的大而穷的东方国家,领导人民群众胜利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从而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确实是一个跨时代极端困难的任务。虽然当时明确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但缺乏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现成理论和现成经验可以遵循和借鉴。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理论,杀出一条血路,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这便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问题。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十多年间,共产国际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领导,以及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的独断横行,严重阻碍了中共的成长成熟,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步履维艰。教条主义者断言:“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这就导致了两次革命胜利之后的两次惨痛的大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愈挫愈勇、自强不息的时代英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实事求是,与“左”倾教条主义相反,不照搬苏联夺取政权“城市中心论”革命成功经验模式,更不把共产国际指示、决议奉若神明,坚持一切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来运用马克思主义。批而不倒、挤而不离的毛泽东,以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功夫,率先吹响了反对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的号角,坚决抵制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严正批判了当时统领党内思想的“左”倾冒险主义。1930年5月毛泽东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是中共第一篇反对主观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一重大课题,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它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进而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结论。1937年7月到8月,毛泽东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专著。“两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不仅成为党在新形势下制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石,而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和制高点精辟地总结出反对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经验。此后,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实践具体历史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概括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高一级程度。毛泽东始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时,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出了极为精妙而经典的阐述,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必然的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自觉能动性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他还强调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之“的”,阐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做到理论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不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就是空谈。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广泛认同和普及。1945年党的七大胜利召开,教条主义业已然全面崩溃,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入党心民意。中共七大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成果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经过全党全民的艰苦奋斗,我们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比如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突破了斯大林经济模式,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展国民经济,提出并走通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诚如邓小平所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伴随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冲破长期“左”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下,邓小平理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教训,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战略决策,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地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求变,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从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历史性飞跃。
回眸百年党史,中华民族在党的带领下团结奋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长征中,深切体会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功绩。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更应该自觉主动地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