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房、那光、那灯

——看抗震救灾温度

版次:A02  2023年12月2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3日11时,寒风凛冽,在海拔约2400米的甘肃省积石山县刘集乡阳洼村临时安置点不远处,发动机轰鸣,一派繁忙施工景象。挖掘机、推土机齐上阵,平整出一处背风向阳的山间空地。货车迅速驶入,将一块块折叠板房按平面依次摆放。吊车紧随其后入场,垂下吊索让地面工人挂在板房四角,机械臂轻轻一提,“平板”秒变立体板房,另一组早已等候的工人进入内部,七手八脚推开板房的前门与后窗,并固定好螺栓。至此,一间活动板房的搭建便大功告成。

“从吊装到完工,搭建一间折叠式集装箱活动板房,平均用时20分钟,最快记录15分钟。”负责该项目的甘肃建投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钫介绍,阳洼村坐落于山顶之上,地块狭小、道路崎岖,是这次灾后集中安置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满载板房的大型拖板车只能到山下国道。21日下午抵达现场后,他们首先拓宽通村路,然后用6.8米货车二次转运板房。克服困难重重,经过昼夜施工,于23日下午6时,提前两天完成了原定建设任务。

据甘肃省应急管理部门介绍,甘肃将于27日前搭建超12000间“防风、阻燃、保暖”的活动板房,保障受灾群众从临时安置转向集中过渡安置,温暖过冬。闻讯,一辆满载活动板房的卡车,从全国各地飞驰而来。

最快15分钟搭建一间折叠式活动板房,无人机12小时驻空照明8000平方米,地面2200瓦应急灯塔“点亮”灾后安置点,“随车吊”+带电车为抢修提速震后19小时恢复供电……借助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装备,积石山6.2级地震抗震工作展现令人惊叹的新速度。

大河家镇大河村广场安置了2000多名受灾群众,是这次积石山县最大的灾后集中安置点之一。

震后首夜,一台无人机在大河村广场安置点腾空而起,12小时驻空照明8000平方米,为西部战区等多方救援力量昼夜不停搭建帐篷、转运分发物资、安置受灾群众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款照明无人机名为“系留照明无人机”,由浙江极客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救援团队带来,它通过一根电缆与地面供电设备相连,可为大片区域提供夜间应急照明。

该团队队员王胜旺介绍,听闻积石山灾情,他们第一时间联系有关部门,获准后,他们跨越2000多公里,于19日19时许抵达大河村,在夜幕中升起这款“光明神器”。

听闻声响,40岁的大河村五社村民马胜梅,走出解放军搭建的迷彩帐篷,看见无人机洒下的光,照亮了劫后余生的父老乡亲,看着那些熟悉的脸庞,她忍不住热泪盈眶。

从此,这款无人机多了一个温暖的名字——“夜空中最亮的星”。

那晚,与它遥相呼应的,还有地上复苏的灯火。19日18时50分,震后约19小时,所有受灾电网全部恢复供电。

如此快速复电,首先得益于脱贫攻坚时期,我国对贫困地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参与这次电网抢修的国家电网临夏供电公司城区分公司经理陈杰介绍,2018年至2021年,结合“三区三州”扶贫开发工作,国家电网在临夏州投资近30亿元,对全州电网,尤其是农村电网完成了一次彻底改造,所以此次地震中电网受损并不大。

其次,“随车吊”、挖掘机、带电车等一批抢修机械装备的加入也极大地缩短了修复受损线路及设备的作业时间。

在刘集乡陶家村集中安置点,保供电工人们正在安装一台10千伏400千安的变压器。尽管这个“小胖墩”重达1.4吨,可在卡车和吊车组合成的“随车吊”面前“轻若鸿毛”。

“以前,光搭建吊这‘小胖墩’的滑轮组就得忙活1小时,现在不消10分钟,就能把它安置到位。”国网白银供电公司抢修组负责人郑文龙介绍,安装完成以后,可供这个安置点上已建成的260间以及在建的200多间活动板房,户均1000瓦的用电需求。

眼下,受灾群众正陆续搬进温暖、光明的过渡安置点的板房内。来自山东、四川、上海等全国各地以及兰州、庆阳、陇南等省内兄弟市的救援物资正源源不断送达,火炉、煤炭、棉被、电热毯、苹果等各类生活物资应有尽有……

屋内炉火正旺,53岁的大河家镇梅坡村村民马赛里木,帮家人端来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1岁的小孙女在床上嬉闹。

“地震发生前,我已往地里施了农家肥,等开春,买上些玉米种子,撒到地里,秋天又是一个好收成。”马赛里木老人说。

来年开春,待冻土消融,更有保障的安全住房,也将在这座青藏高原边缘的小城破土动工,群众热切期待着那崭新一天的来临。

(新华社积石山12月24日电

记者 郎兵兵 张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