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打造高标准农田“周口模式”

周口日报记者 徐 松 通讯员 孙 伟

版次:A01  2023年12月2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周口市郸城县以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为引领,全县163.7万亩耕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52.7万亩,按照“六化”标准高质量建设的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已全部投入使用,着力打造了智慧粮田“周口标准”,为全国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周口模式”。

高位推动,科技赋能,建设高标准农田

郸城县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挥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制订出台实施方案,全县统筹推进、挂图作战,一天一调度、一周一通报,集全县之力推进项目建设。在中原大地绘就一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通导遥”智能化管护,“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控制的高标准农田壮美画卷。

郸城县强化科技支撑,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突出“先进实用、坚固耐用、智能操作、互联互通”,多渠道、多层次整合资金,采取EPC总承包模式,坚持六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建设、统一验收、统一管护),实行挂图作战,一天一调度、一周一通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一流的设施(沟田林路)、现代化的装备(水肥一体、自动喷灌)、智能化的平台(无人农机、智慧中心)、自动化的监测(苗情、墒情、土情、病情、虫情)、高科技的防控(高空杀虫灯、性诱杀虫灯)全覆盖。

该县委托中国科学院主导设计,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五体系、全流程”数字农田,“一中心”即数字农业指挥中心,实施运营管控指挥中心1.0版,全力打造5万亩智慧良田;“一平台”即时空一体化信息平台,实施运营管控指挥中心2.0版,建设3000亩无人农场;“五体系”即“天空地”一体化农田监测、“通导遥”一体化农田网络、粮田生产模型与时空决策支持、智能农机与设施管控调度、农业产业信息集成服务;“全流程”即坚持数字赋能,运用立体监测、数据传输、分析决策、农机指控、信息服务等技术,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控制。利用平移式喷灌机、中心支轴喷灌机等7种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和现代化农机装备等,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控制,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通过数字农田建设,耕作成本减少5%~15%,生产效率提高10%~20%,机械化水平提升15%~20%,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良种良方,科学运营,打造“周口模式”

该县为确保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规范运营、常态长效,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三级四位一体”管护机制(县成立管护办公室,乡镇成立管护站,行政村设立管护员),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原则,承包单位、经营主体负责相应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管护格局。

推行良种良法。坚持把提升耕地地力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深翻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地力培肥措施,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全域推广“三土三方”技术,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利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成的现代化设施和装备,推广小麦、玉米水肥精准调控、“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单产提升技术。粮食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亩增产粮食230多斤,全县总产可增加7000万斤。目前,该县有60万亩高标准农田达到吨粮生产能力,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达到吨半粮生产能力。

加快种子繁育。该县引进6家知名种业企业和育种团队,建立3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年产小麦优良种子1亿斤。与正兴粉业和益海嘉里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订单种植,发展3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打造“北有盘锦大米、南有周口小麦”区域公共品牌。

健全运营机制。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种粮大户)”的模式,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成立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运营管护公司,对土地流转的经营权进行招商引资,在村集体的配合下,将土地和相关设施的使用运营权流转给经营主体,在保障农民流转费用的基础上,从盈利部分抽取一定费用用于村集体分红和债务偿还,明确经营主体的农田设施管护责任,建立有效的“投融建运管”运行机制。

“目前,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土壤环境质量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100%,智能灌溉率100%,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5%。亩均粮食产量提升230斤,亩均增收310元。昔日的‘望天田’变成了‘吨半粮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郸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史艳华说。

沃野千顷,生机勃发。在豫东郸城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冬小麦茁壮成长,新的丰收正在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