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效能稳步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本报记者 周 玲

版次:01  2023年12月2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生态环境局服务全市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大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驰而不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行稳致远。

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底,我市PM_2.5平均浓度35.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0.5%,PM_2.5和优良天数比例均按序时进度完成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向好。

创新练兵,提升执法实战水平

一支作风优良、能征善战的尖兵队伍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市生态环境局把队伍建设挺在前,以“知识培训+竞赛比武”的形式开展练兵,边学边干、边战边练,发挥大练兵补短板、强基础、激活力、抓落实的“指挥棒”作用,提升队伍整体的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

从全市筛选12名执法骨干进行无人机集中封闭式培训,全员通过了各项测试科目,顺利取得无人机驾驶航空系统操作手合格证,提高了非现场监管执法能力水平。

大气污染防治执法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培训将理论讲解与现场实操相结合,邀请专家现场教学,并开设实操课堂,上手模拟便携式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测量仪等执法监测装备,提高队员们应用先进手段开展环境执法工作的能力。

通过对全市环境执法人员全链条、闭环式的强化培训,培养了一批环境执法尖兵。今年年中,抽调7名同志会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组成专业37组,赴四川参加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共检查企业40家,督查发现归项问题29家121个,部交办任务完成率100%,受到上级来函表扬,2名同志获评监督帮扶表现突出个人。

创新执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坚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科学执法,多轮次、多类型执法专项行动向环境违规违法行为“亮剑”,保障生态环境行业领域“天朗气清”。全年共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213件,罚款750.7万元,有效遏制了环境不良乱象。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环评文件编制、环境监测、设施验收等领域攻坚施治,共查处第三方弄虚作假案件4件,罚款40余万元,依法移送公安机关4人。

2023年“两打”专项行动直指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共查办2起涉刑案件。1起为伪造废水自动监测数据案件,移送公安机关5人,罚款47万元;1起为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

砖瓦窑企业环境整治提升专项工作聚焦问题导向,深化调查研究,剖析深层原因并提出工作对策,不断提升砖瓦行业环境管理能力和污染防治水平。今年以来,我市砖瓦企业未发生突出环境问题,环保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煤系固废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拉网式”大排查,部门和属地联动,集中对全市企业煤系固废堆场及社会煤系堆场专项整治,加强源头控制和关键环节监管,全年查办涉煤系固废类环境违法案件共46件,罚款200余万元。

创新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市生态环境局秉持帮扶式执法理念,寓服务于执法,以帮扶促发展,将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大局落实于行动,保障执法力度与温度有机结合,助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送法暖企帮扶活动通过点对点包保送服务,开展企业上门环保“体检”,全年共走访帮扶企业500余家次,帮助企业“主动改进”从而避免“被动违法”,提振发展信心。

深入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帮助企业应修尽修、恢复信用、减少影响。实行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修复“处罚即告知”机制,保障相对人信用修复权利。今年以来,共指导帮扶十五个批次42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保护了市场主体信用权益。

免罚清单制度充分考量企业现状和诉求,结合企业违法事实定性和整改情况予以从轻或减免处罚,依法依规办理分期或延期缴纳罚款。今年以来适用《免罚清单》办理免罚案件7起,共计免罚金额39.36万元。

差别式监管执法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及小微企业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分类施行监管标准,留足发展空间,兼顾质量和安全。同时以移动执法、污染源自动监控为抓手,辅以视频监管、无人机、走航监测、PDA终端及大数据监管平台等科技手段赋能,深化非现场执法,在环境监管中做到无事不扰,最大化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