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阳
接到流冰先生邮来的新书后,忙不迭打开,一口气读完。
《六安有座英雄山》是部散文随笔集,其内容共分“情感:向美好的往日亲情道歉”“生活:越喝越清醒”“人文:一条河和一座城的荣光”“访谈:六安有座英雄山”“人物:乡村的守望与歌哭”“现象:郝家的屋檐高过天堂”等6辑。
“情感”篇,留下的印象是“铁汉柔肠”。本辑写天堂里的父亲、写亲爱的姐姐、写勤劳善良的母亲、写默默奉献的大哥,写乡情、写亲情、写民风、写民俗,“有关他们的往事历历在目,想写却一直未写,”是因为怕“一不小心伤害了亲人的自尊,亵渎了一份如山、如水的血缘亲情。”但是,文人抒发和寄托情感的最直接、最有效方式,除了书写,还有其他?怕,是因为在意;现在写出来了,也是因为在意。通过这辑文字,我们感受到大别山里的“父亲”虽不高大却有一副沉稳如山的肩膀。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每个中秋,总要让自己的孩子吃上一块月饼,而当“母亲”将自己手中的月饼掰下一半递给他时,“父亲总把头摇得拨浪鼓一样:‘甜腻腻的,有什么好吃的。’”写母亲的牵挂,“她站在夕阳下的路旁,远远地看我,见我回头,母亲摆摆手,示意我继续朝前走,随即用衣袖在脸上抹了一把。”一个镜头,便写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离愁别绪。流冰,平时看似粗枝大叶,其实内心柔肠似水。这样的情节,“情感”篇里比比皆是。读起来,就像有人用一枝小棒,微微地探向最柔软的地方,让我内心微颤,双眼潮湿,深切地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人间的美好。
“生活”篇,说的是市井烟火,记的是身边小事,其主旨,可以用“温婉情怀”来概括。本辑收录18篇文章,有的写贩夫走卒,有的写文人墨客,都足以让人感动。以《冷摊》为例,作者以一种“眼见为实”的事实描述,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感悟,发掘出人与人间相互体恤的温情,呼唤人们展现悲悯,友爱互助、体谅尊重,从而给所记录者一声问候、一种理解和一份尊重。其笔法之冷峻,思想之深刻,让我联想到杜甫笔下的《石壕吏》《新婚别》等名篇,仿佛听到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一种读到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动。
“人文”篇的关键词,我定位为“文脉赓续”。《一条河和一座城的荣光》,说的是皖西人民的母亲河淠河和皋城六安的故事。淠河,是六安人的命脉,“厚集千百年历史的淠水,潺潺流淌,传递给我们的是悠久厚重的历史和丰饶璀璨的文化。”她承载着“一群人与一座城的疼痛”,也实现着六安人与六安城的文化理想;《华夏五千年,大德礼为先》,从上古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尧、舜、禹说起,重点说皋陶,以“礼”贯之,历代圣人均把倡“礼”作为治国安邦、修身善己的基础和内容,“他们的思想,就像一面旗帜,凝聚着一个民族,并将理性、文明的光辉洒向四面八方”;明清老街毛坦厂,是大别山麓的一颗文化明珠,也是流冰出生的地方。作者不吝笔墨,在本辑以“牧马流年,深山古堡”“文脉绵长的明清老街”为题,用两个篇幅对家乡的来世今生进行全面展现,爱之深深,恋之切切,骄傲和寄望之情跃然纸上。
流冰是皋城报刊的副刊编辑。本书“自序”中,流冰对从2008年冬天入职报社以来的思想和工作脉络进行了简单梳理,“每个周五的早晨,手捧飘满油墨香的《文化周刊》,顺着这些打自己眼前滑过的朴实而真诚的文字脉象,我轻而易举就抵达了这座城市的心灵。”“我常常这样被遗忘在时间之外,所有的文字都构成了日子,拥有着暖暖日头下暖暖的爱和被爱、感动和被感动。”这种敬业,流冰回避使用“使命”“奉献”之类的句子,“统统取决于我对另一个词的理解——本分。”本书中的“访谈”篇和“人物”篇,应是流冰职业生涯中心血花费最多、也是《文化周刊》最出彩的文字,当初一篇篇见诸报端时,就在舆论界掀起一阵阵涟漪,被视为皖西文化发展中的一道道“精神大餐”。通过“十年磨一剑”,《文化周刊》目前已形成品牌,成为皋城报刊的一道靓丽风景。收入本书中的《六安有座英雄山》,通过对著名作家徐贵祥的“零距离”采访,对地方文化元素如何实现与文艺作品创作的有效结合,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和研讨;而“人物”篇中所记录的陈斌先、张子雨、阿洋、束克云、陈良亭、赵克明等,均是皖西文化界的翘楚“大咖”,分别在各自行业领域“领风气先”,成为人们争相模仿和侧目的标杆式人物。
本书最后一辑的“现象”篇,作者把眼光越过皖西的山山水水,投放到全国文化的大视野、大格局中,探讨“他山之石”的“文化现象”,借以为地方“攻玉”提供借鉴和支持。《圣天门口的二十四朵白云》,以外科手术的方式对电视连续剧《圣天门口》进行层层解剖。这部以著名作家刘醒龙的小说改编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曾被赞颂“解构了中国近代革命史”,为什么在荧屏上却叫好不叫座?抽丝剥茧,条分缕析,作者得出结论,文学性不代表收视率,但作为“一只麻雀群中的鹞子”,“总得有人去坐感念车,总得有人去探索处女地。”《爱在围城,尘世向暖》,说的是风靡当下的抖音。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传媒,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推崇和参与。在抖音里邂逅剧情短视频《这是TA的故事》后,作者深深被这种“微体裁,深主旨”“小故事,大容量”的表现形式所吸引,通过以点带面,对抖音融入生活、改变生活进行了深度挖掘。《二月二,“龙”抬头》是全书的收官之作,流冰把目光落在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以保义镇的龙灯会的“诸多讲究”,全面展现了皖西大地民间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15年前,皖西作家胡传永在完成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有条河》创作后,身心愉悦,腾出空闲,用文学的方式,为身边的兄弟姐妹画像。记得,她为流冰所作文章的题目,叫“闷嘴葫芦”。
“闷嘴葫芦”,有两层意思,一是话少,二是“肚里有货”。
15年后,“闷嘴葫芦”在不声不响中为我们奉献了作品集《杠打老虎鸡吃虫》《何处是家园》后,今天又不声不响地出版了《六安有座英雄山》。人常说“闷头发大财”,流冰,是在闷头做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