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会敏
有人说,读迟子建的文字是一种心灵的疗愈,我是特别赞成这句话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让我们透过文字,把眼光放到北方几千里外的鄂温克族。跟着他们养驯鹿,跟着他们去狩猎、去喝桦树汁,让我们放下尘世的纷繁浮躁,跟着他们体会游牧民族的苦与乐。
翻开《额尔古纳河右岸》,目录上中下部分别是《清晨》、《正午》、《黄昏》以及尾声的《半个月亮》。第一页就是一些感到新奇的物品:狍皮褥子、驯鹿、希楞柱、神鼓,以及自己未曾注意的,红着脸出来,黄着脸落下的太阳。作者笔下的太阳光把河水舔瘦了,草也晒弯了腰。
作者笔下,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山山水水充满了感情,自己和这山、这水、这树,几乎融为一体。“在我眼中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每一座山,都是闪烁在大地上的一颗星星。这些星星在春夏季节是绿色的,秋天是金黄色的,而到了冬天则是银白色的。我爱它们。它们跟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性格和体态。有的山小而圆润,像是一个个倒扣着的瓦盆;有的山挺拔而清秀地连绵在一起,看上去就像驯鹿伸出的美丽犄角。山上的树,在我眼里就是一团连着一团的血肉。”
围着火堆,整个部族的故事娓娓道来:自己的出生、从小时候夭折的那个姐姐和后来因为萨满跳神而醒过来的列娜姐姐,爱穿裙子的母亲、爱开玩笑的父亲,后来出生的弟弟鲁尼。而“我”生第一个孩子维克特的时候,丈夫拉吉达帮着搭了一个产房,被叫做“亚塔珠”。
那个爱骑一头白花的褐色驯鹿的列娜因为睡熟了,跌倒在柔软的雪地上,在睡梦中被冻死。这是作者在书中第一次让读者直面死亡。萨满说,列娜是和天上的小鸟在一起了,可爱的小女孩列娜就那样悄无声息地走了。列娜会像以前去世的孩子一样,装到一条白布口袋里,扔到向阳的山坡上。
以后,便是各种各样的死亡。一心要向狼寻仇的达西异常惨烈地死去,最后自己精心驯养的猎鹰也随之而去了,他们葬在一起;父亲林克遭雷击身亡;母亲在舞蹈中离世;一生暗恋母亲的尼都萨满在跳神后也去了另一个世界。当时看到这么多的离世,我所感受到的并不是俗世间的那种悲伤和难过,相反,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感觉,是圣洁、是宿命,还是一种致敬,读者感到的是灵魂的涤荡,是一种对生命的敬重。
随着故事的推进,一场大雪带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拉吉达。冬天过去就是春天,弟弟家的一个男孩降生了,生与死,生命的交迭更替。执拗的依芙琳姑姑自己本身婚姻不幸,强令自己的儿子金得娶自己不喜欢的姑娘,致使儿子在婚礼上上吊自尽。然后就是做了萨满的弟媳妮浩,每救一个人,就会失去自己的一个孩子,然而作为萨满的使命她又不得不去救人。
人的出生大同小异,死亡确实各种各样。大人,孩子,从树上摔死、被马蜂蜇到、误入捕兽的陷阱摔死、被黑蜘蛛吓死、“我”的大儿子误杀弟弟后酗酒过度而死;第二任丈夫瓦罗加遭了熊的毒手,他被施以风葬。
“《额尔古纳河右岸》充盈着丰厚的生态意蕴: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生灵的关爱与体贴,对人的自然天性的礼赞与颂扬,对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境的忧虑与不安,对宇宙生态平衡秩序和谐的祈盼与畅想。”娓娓道来的故事随着一个个生命的离去到了尾声。月亮升起来了,它就像跑来的白色驯鹿,而驯鹿,就像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月亮。“我”已无法分清天上人间了。就像是分不清生存和死亡。也许,它就只是一场轮回,一种岁月的更迭而已。
在这样的思考中,我合上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