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松指出

加大产业培育 推动民族乡村振兴

版次:02  2023年12月1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12月17日下午,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张劲松赴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调研民族乡村振兴工作。

张劲松一行先后到孤堆回族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孤堆回族乡黄老圩村、黄老圩村爱国电站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现代农业主体经营、少数民族群众务工、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情况。

张劲松指出,要立足民族乡村资源禀赋、区位发展比较优势,鼓励新型农业主体回乡创业,做大做强设施农业、特色产业,延伸特色产业链条,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要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样板;要着力推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增强共创美好家园的责任感、荣誉感。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曹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