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兴 村民享“福利”

本报记者 张昌涛

版次:A01  2023年12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仲冬时节,行走在潘集区架河镇杨集村,一条条乡村公路干净整洁,一个个农家小院坐落有序,村民们的笑脸温暖人心。“我们已获得‘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安徽省卫生村’等荣誉称号。”杨集村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村党建引领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并拿出“真金白银”为村民们发放“福利”。

近日,在杨集村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里,负责人苏需业正带领几名合作社工作人员捆扎大棚薄膜,给葡萄树施肥、修剪藤蔓。成群结队的“溜达鸡”在葡萄架下跑来跑去,有的大公鸡偶尔引颈啼叫。

53岁的苏需业已经与葡萄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眼见着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步步发展壮大。他告诉记者:“这里的葡萄观光采摘园共600余亩,种植有巨峰、夏黑、阳光玫瑰、金手指等多个品种。近年来,通过联系电商、大型超市等,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正计划扩大种植规模,打造淮河湾葡萄第一村。”

乡村产业兴旺,带动了集体经济发展。“2022年杨集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4万元,今年预计将进一步增长。”该村负责人介绍说,该村千方百计探索致富路径,培育集体产业。通过盘活集体资金,入股当地龙头企业发展,获得了企业分红。通过盘活集体资源,把村集体的荒地、滩涂地等整合租赁,获得了租金收入。大力推行土地托管,已托管土地1500余亩,获得相关经营收入。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之前建设的光伏发电站、百亩集体大棚等村级产业持续增收,促使村集体经济连年增长。

有了集体收入,村党总支也着手为村民谋取更多福利。近年来,杨集村全部免除群众农业生产所需的水费、电费、渡船费、一事一议等费用。近十年来,每年春秋两季由村集体免费为群众旋耕土地。从2022年开始,为全村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购买医疗保险,2023年同时为60周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保险。针对困难群体设立公益性岗位和临时性用工岗位,解决特殊群体就业难的问题。这些举措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群众负担,让群众有了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人民至上”理念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杨集村聚焦做实做细网格化管理,探索创新网格化管理“1234”工作法,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即坚持党建引领一条主线,注重发挥网格员“宣传引导”“民意收集”两个作用,坚持基层网格管理“办事公正”“作风严明”“服务到位”三个原则,强化网格员履职“发现问题”“宣传政策”“排解压力”“攻坚克难”四个能力。由此,架起了“群众—党员—党小组—党支部—党总支”五位一体的干群“连心桥”。

实现乡村治理与村级发展互促共进,杨集村创新打造“团团”乡村振兴爱心积分超市,“以行动换取积分,以积分换取所需物品”方式,用“小积分”撬动乡村“大治理”。该村制定了尊老爱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移风易俗等5大项18个小项的评分细则。按户积分、每月公示,将“好婆婆好媳妇”“优秀网格员”“美丽庭院”“最美军人”“大托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与“积分超市”的积分管理有机结合,推动村民以积分改变陈规陋习,大力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我们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具有可持续性,下一步将汇聚村集体、企业和社会的合力,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和手段,持续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该村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