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中“千里眼”守护平安助团圆

——记定远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科技信息通信室警务技术二级主管马义民

版次:A02  2023年12月1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定远县公安局,有这么一位民警,他不曾与犯罪分子搏斗,而是多年默默坚守在电脑屏幕前,利用大数据技术,让犯罪嫌疑人插翅难逃,帮助1.3万余名流落异地者返乡团圆……

他叫马义民,今年58岁,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最美志愿者奖”“安徽好人”“2022年安徽省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2022全省最美基层民警”等。

立足本职岗位,坚定做公安通信战线的“千里眼”

记者近日走进定远县公安局“马义民视频巡查工作室”,民警马义民正和几位同事在电脑前进行视频巡查、合成研判。

“从警30年,我一直干信息通信技术工作。我相信,只要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科技民警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大展身手,创造不平凡的业绩。”马义民对记者说。

马义民出生在警察世家,父亲1952年参加公安工作,哥哥马元新是新中国成立后定远县首位公安英烈。马义民上初中时就对无线电感兴趣,1984年高中毕业后入伍从事通信技术工作,还学会了修家电。1987年退伍后,他回到定远县。1993年,马义民进入定远县公安局从事通信保障工作。

“我当时就想着要像父亲和哥哥那样,当一名好警察。”马义民告诉记者。此后,他默默奋战在公安信息通信技术岗位,坚定做公安通信战线的“千里眼”。2016年,定远县实施“天网工程”,为了让监控点切实发挥作用,马义民利用3个月时间跑遍了1600多个点,上登高车一个个调试角度。

2018年前后,团伙盗窃现象在定远县乡镇一度猖獗,群众反映强烈。马义民运用科技手段,从车辆特征入手,发现了犯罪团伙的信息,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并将其他几个团伙全部打掉,群众安全感大大提升。

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命案积案攻坚专项行动,马义民被抽调到攻坚小组。2020年9月20日,他接到云南省瑞丽市民政部门求助,协助核实一名自称“罗某”的男子身份信息。次日,马义民通过核实发现,这个自称“罗某”的男子,面部特征与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新疆警方网上追逃的马某极其相似。然而,“罗某”此时已离开了救助站。定远县追捕民警迅速赶到瑞丽市,于2020年9月26日凌晨将嫌疑人马某抓获,马某交代了24年前杀人的犯罪事实。

近年来,马义民创新科技战法,灵活有效应用公安大数据,助力1000余起案事件快侦快办,其独创的“盯准细节特征,碎片化组合”等一整套技战法,准确率在95%以上。

结缘公益寻亲,助1.3万余名流落异地人员返乡团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义民手机中的“圆梦警民求助群”不断传来信息。

“蚌埠救助站传来了一条个人信息。这人名叫易珍,其父亲曾在工商银行工作过,但已过世。”马义民一边说着,一边登录查询系统,根据仅有的几个信息,他很快锁定了易珍的亲人,并打电话进行核实,确认后通知救助站,前后用时仅5分钟左右。

“每天群里约有50条寻亲求助信息上传,我利用业余时间帮着寻找。”马义民说。

2018年,马义民注意到每天都有关于老人、小孩走失的警情。有一次,一名13岁的孩子下午没去上学,不见踪迹。接警后,民警从孩子用手机搜索的信息中发现其有轻生意向。马义民观看多处监控、分析行为轨迹,终于在第三天找到了孩子,家长感激落泪。

2018年7月15日,央视《等着我》栏目播出了山东济南女孩张萌萌寻找失散多年姐姐的故事。马义民萌生了一个念头,为张萌萌寻找姐姐。于是,他连夜进行核查,终于找到了疑似张萌萌姐姐的线索。马义民立刻给央视《等着我》栏目发出信息。几天之后,栏目总编导打来电话,确认通过线索找到了张萌萌失散多年的姐姐。从此,马义民坚定了“为爱寻亲”的信心,跟公益寻亲结了缘。

在救助站里,有一些流浪的“无名氏”。如何帮助他们找到家、找到亲人?马义民从定远县救助站入手,下载这些人员的照片,连夜在平台系统中比对,很快,就帮助其中一名人员找到了家。后来,38名长期居留定远县救助站的人员中,有32名陆续找到了家。

此后,马义民陆续帮助阜阳救助站以及河南等地救助站的流浪人员寻亲。2018年9月,建起了第一个“圆梦警民救助群”,如今已扩建为5个群,覆盖全国1200多个救助站,累计帮助1.3万个家庭实现团圆。

“找人跟破案找踪迹一样,就是要找特征。”说起“寻人”的秘诀,马义民向记者介绍,他利用大数据推选出一批疑似人员,先看耳朵、再看五官,最后从面部的细微特征确认。找到重点人后,再看其近期有无活动轨迹,还可以通过联系家人帮助判断。

延展爱心善举,汇聚社会力量加入志愿服务

今年9月,央视《等着我》栏目找到马义民,希望他帮助找到抗美援朝志愿军神枪手张桃芳的战友,让战友跟张桃芳的儿子张军相见。

跨越几十载,仅有姓名、籍贯,寻找该从何处着手?“新中国成立前取名大多依照辈分,而姓氏与辈分的结合极有可能体现出地域特色。通过籍贯,加上姓氏与辈分的关联,就能缩小地域范围。”马义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关联出近百名人员,逐一分析,最终找到了张桃芳的战友。宁彩堂和李彪两位老人已去世;吕长青老人来到节目现场,与张军相拥而泣。

近几年,在马义民的努力下,成功实现烈士寻亲36人,用行动慰藉烈属、告慰英灵。

在马义民的感召、带动下,全国各地100多名民警主动投入到为民解忧的志愿服务中来。2022年,马义民牵头发起了“定团圆”“老兵寻”等公益项目,将爱人和儿子也吸纳进来,参与公益活动。在“让爱回家”公益行动中,马义民的儿子马光宇常常利用业余时间采集流浪人员照片等信息,已帮助30多名流浪人员返乡团圆。

“公益活动中有我的家人、徒弟,还有各界热心人士。”马义民说,“只要群众需要,即使我退休了,也会继续干下去。”

·短 评·

犯罪嫌疑人潜逃在外,他千里“追踪”;骨肉亲情离散,他送归团圆。马义民三十年如一日,在公安信息通信技术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正因为敬业,他不断精进专业。为了寻人,马义民独创“盯准细节特征,碎片化组合”等方法,并琢磨出籍贯加上姓氏与辈分的关联的“土方法”,效果奇佳。

结缘公益寻亲,延展爱心善举。马义民以持之以恒的温暖善举彰显了为民情怀,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和使命。

(转载自12月8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