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志以星火,愿暖冬日。12月5日是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我市举办了国际志愿者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展示工作成果,促进学习互鉴,推动形成人人争当志愿者、志愿服务为人人的生动局面。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全民踊跃参与、众志同心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增进民生福祉、服务大局的能力更加坚实,担当急难重任、发挥特殊作用的战斗力更加强劲,涵育主流价值、培育文明新风的引领力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12月4日,我市实名注册志愿者601651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9.85%,注册志愿服务组织3493个、志愿服务项目19278个。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志愿服务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全市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乡村、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点点微光汇聚成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星辰大海。我市涌现出张宝、胡常引等一大批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2家单位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支志愿服务队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荣获安徽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7个、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8个、安徽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39个,评选淮南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1000多个,在全社会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贡献了志愿力量。 (本报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