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电视片为党员教育赋能添彩

版次:A01  2023年12月0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凤台县将党员教育制片工作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抓手,注重统筹全域资源,在选题、摄制、宣传上层层把关、“四心”聚力,精心打造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高站位的党员教育电视片,为党员教育工作赋能添彩。

“精心”选主题,突出党员教育制片“角度”。建立常态化遍访一线工作机制,开展党员教育资源基层问需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建立选题线索库。聚焦重点中心工作,通过“凤台先锋”微信公众号发布选题征集令,目前已征集线索40余条。健全选题“分析+研判+论证”定期会商制度,统筹预审主题融入上级“风向”,邀请县委党校讲师、县融媒体中心专业人士,围绕拍摄主题、成片形式开展专题论证,提炼年度重点摄制主题。坚持主题事件、拟上镜人物政审前移,联合县纪委、县党员电教中心开展初步审查,深入所涉基层党组织、关联人等,开展重点调研,进一步把牢电教远教制片“政治关”,确保党员教育电视片内容实、方向正。

“悉心”用资源,提升党员教育制片“广度”。县委组织部联合地方志、农业、文化等部门,广泛开展“红色寻访”活动,围绕党建特色亮点、重点中心工作,梳理“好案例”“好故事”100余件,定向储备图文信息、访谈影像等制片素材43份。成立凤台县电教远教制片领导小组,加强与第三方团队合作,构建“1名专业领衔+4名学者策划+8名骨干专职摄制”的制片人才矩阵,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进一步凝聚制片强大合力。整合县域学教阵地资源,依托20个“夯基”特色品牌、16个“红色”村史馆和13个乡村干部实训基地,连片打造“乡土”摄录基地,组织拍摄《村史馆里话英雄》《淮畔星火,生生不息》等电教片8部,有效实现电教远教制片资源联享拓面。

“潜心”拍作品,增强党员教育制片“亮度”。摒弃以往单一的新闻化叙事套路,引入“中间对话+头脑风暴”沟通模式,围绕脚本撰写、剪辑手法、镜头语音精心打磨,严把后期转场、配乐音效、特效包装等,建好创新内容“故事板”,为电教远教作品“提鲜增味”。采取“项目化推进+全链式管理”,落实制片各环节“一张表”,按照“二审二改”程序,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实施“八看”审片评价法,借智借力、匠心摄制,确保党员教育电视片方向不偏、质量过硬。2022年以来,先后摄制《逆行硬汉》等18部精品。其中,《村史馆里话英雄》被列入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信仰,永不褪色》《永恒之光》分获全省第十六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的二等奖和优秀奖。

“倾心”强供给,拓展党员教育制片“维度”。依托线上“1+4+16”先锋微信矩阵和线下“25+251”个远教电教远教基层站点,利用“固定学习日”“红色影视季”活动等,广泛开展党员教育电视片对外宣介和对内教育活动,让党的声音直达基层一线。精选13部党员教育电视片,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编入100个党员实训基地情景教学范畴。创新“红色交通”教育模式,在112台城乡一体化公交车厢,滚动播放获奖优秀电教作品,放大“曲好和众”的学用效应。推行“党支部+远教+基地+群众”学教模式,在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中组织观看《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等技术培训片,对群众进行农技培训、种植养殖技术辅导,累计解决群众就业增收烦难问题80余个,持续释放为民服务“红色动能”。

(本报记者 贾 静

本报通讯员 余菲菲 常开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