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法零距离 沉浸体验助成长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孟凡静

版次:A01  2023年12月0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警,传被告人,现在开庭!”随着一声庄重的法槌声响,“模拟庭审”正式开始。日前,来自凤台县实验中学的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走进凤台县人民法院的模拟法庭现场,纷纷变身“大法官”,在法院里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现场课”,零距离感受司法魅力。

“这里是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主要办理导诉、立案、咨询和材料收转等事宜。”第一次走进法庭,学生们既兴奋又紧张,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充满好奇地体验了法庭安检流程,参观了接待大厅、调解室、羁押室等场所,近距离了解法院的诉讼便民服务,现场感受法庭氛围和法治文化,让同学们对司法审判工作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在模拟法庭环节,同学们走上审判席,穿上法袍,拿起法槌,当起了“小法官”,亲身体验法庭的庄严。“小法官”对庭审节奏的把控有序合理,“公诉人”慷慨激昂而又条理清晰,“辩护人”能言善辩而又沉着冷静,“司法警察”展示出了威严的形象,“被告人”摇摆不定且顾左右而言他。同学们一个个屏气凝神、神情严肃地旁听着一起寻衅滋事犯罪活动案。现场“说法”的直观形式,融知识性、警示性、互动性于一体,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与公正,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严重后果。

“这次走进法院,用法官视角‘沉浸式’体验,让我在感受法治文化的同时,了解法院职能,亲身体会做一名‘法官’的快乐。”担当“审判员”的胡伊娜同学在模拟法庭结束后激动地说。

庭审结束后,法官结合案情,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课,告诫大家要争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并给同学们发放了宣传手册,以典型的案例,让同学们认识校园欺凌的不同表现形式,深切感受校园欺凌的危害,以及遇到校园欺凌时的正确处理方法。法官还讲述了常见的未成年人犯罪类型、犯罪的特征,引导学生们从小树立良好的法治理念,远离违法犯罪,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并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次带领学生们来到法院我认为非常必要,不仅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法治课,也提高了我们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同时,让同学们对法院、法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到了法律的神圣和庄严,增强了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实验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祁丹丹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