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五办”服务模式 打造“企业服务专区”

——市数据资源局聚焦“全链条”创优为企“大服务”

版次:A01  2023年12月0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李东华

走进市政务服务大厅,映入眼帘的就是企业服务专区,这里可为企业提供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为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政务服务局)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企业生产经营的“痛点”、政策落地的“堵点”、办事创业的难点,推行“集成办、暖心办、便捷办、高效办、满意办”的“五办”模式,打造高效便捷的企业服务专区,让为企服务更有温度。专区设立以来,对全市51个重大项目实行并联审批,统一出证563件次,全流程帮办代办2358件次,受到广大企业的一致好评。

一链协同集成办。围绕“企业开办、准营证照、项目审批”三条服务主线,打造全流程企业服务链。清单一张表,对跨部门、跨层级的事项办理,按照项目审批和企业情况,个性化定制清单,专班开展审批服务,让企业办事一目了然、全程放心。审批提速度,按照企业类型、项目进度等,组织企业与审批服务部门“面对面”沟通、零距离服务,现场会商,并联审批、一体服务。服务全过程,围绕拿地即开工,提供了前置、过程、验收等审批事项,全流程帮办代办,变“多部门咨询、各窗口审批、多次跑腿”为“并联审批、一条龙”服务。

一区纾困暖心办。市领导定期召开“政重企事”圆桌会议,聚焦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梳理问题清单,排忧解难促发展。发挥企业服务专区的作用,专人专窗受理企业诉求,建立市县两级部门137名帮办代办队伍,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服务关口前移,实行申报前辅导机制,制定“全链条”式服务告知书,量身打造“流程定制”服务。健全需求响应机制,对不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诉求,通过“跨部门问题协调办、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转办、疑难问题提请市级层面协调办”等方式,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一号通行便捷办。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实现企业服务便利化。依托一体化全国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账号,一号归集企业在各部门业务系统核发的电子证照和电子材料,一键导入企业专属服务空间,最大限度压缩纸质申请材料,最大程度共享已归集数据,做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已累计归集电子证照279类1171万份,电子材料52万份,共享调用超47万次,服务12.7万家企业。

一网受理高效办。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需求,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融合“惠企通”“普惠金融”,搭建“好办易办、帮办代办、免申即享、金融服务、人力资源、问需纾困”等功能于一体的淮南市“企业E家”主题集成服务平台,在提供优质政务服务基础上,联动市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提供金融、免申即享、人才资源、问需纾困等服务,一次受理、一网办结全部事项。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网上办件28.74万件,发布“免申即享”政策459条,兑现资金近1.4亿元,惠及企业925户次。

一次办结满意办。专区首批进驻23个涉企部门,32个窗口,101名工作人员,311项涉企服务事项,实行多部门集成审批,实现“企有所需,我有所应”。设置“亲清会客厅”,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度,涉企服务事项综合窗口直接办结,疑难问题专业审批队伍协同办理。建立“政企洽谈区”,宣传惠企政策,辅导企业申报,为企业排忧解难,专业团队跨前服务、专班跟进,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抢抓机遇、拉高标杆,学习长三角地区及全国其他先进地区创新经验,强化数字赋能、实现机制融合,围绕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创新服务方式,以增值政务服务塑造更优营商环境,实现政府有为、企业有感、服务有效。”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政务服务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