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角色

——读《枢纽:3000年的中国》

版次:03  2023年12月0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钟 芳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实力的快速增长,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国际角色正在发生重大的历史性转变。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中国,不仅需要处理好自身与国际体系的关系,也需回应外界社会对中国发展方向的关切与疑虑。如何准确、适切地定位中国的国际角色?如何在逐步扩大国际担当的过程中,实现和平崛起?青年历史学者施展全新力作《枢纽:3000年的中国》(增订版),正是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这一背景下,以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用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融汇了地理、历史、哲学、经济、货币、军事、人口、社会、法律、国际政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重新梳理了中国历史,定义了中国3000年来一直承担的世界角色——枢纽。从而启发读者思考我们在当今错综复杂的环境变换中,该扮演何种世界角色,领悟驾驭时代变化的大智慧。

施展是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西方思想史、文明史课程。在全球一体化不断受到挑战和冲击的今天,中国的现实历史处境触发他进入深切思考之中。从酝酿到出版,《枢纽》这部作品花去施展八年时间,作者力图用更系统的方式,对“什么是中国”以及“中国未来走向哪里”给出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的解释。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超大规模、多元一体的中国:从内部来看,中国是个多元一体的体系;从外部来看,中国是现代世界秩序当中的海陆枢纽。这就意味着中国无法置身于世界变化之外,世界也无法摆脱中国发展的影响。

站在时代的关键节点上,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着未来,而对时代趋势的准确把握,都立足于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在今天这片被称作“中国”的土地上,数千年的历史呈现为一个多元体系的运动过程。所谓中国历史,就是这个多元共生体系的演化史。《枢纽》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回望,不断还原“中国究竟是谁”。一个迅猛崛起的大国,只有说清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才能摆脱身份焦虑,理解自我与世界的一致性,将其庞大的力量转化为对世界的建设性力量,并真正成就自己的世界历史地位。

史上的中国,是一个包含了中原、草原、高原、海洋等元素的多元复合体系,作者施展找到了一个核心线索,就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它首先体现在中国人口的超大规模和中原连片农耕地区的超大规模上,在古代,这就构成中华文明区与其他文明区的重要区别。其次,作为体系的中国内部既有大陆的一面,比如西部地区;也有海洋的一面,比如东南沿海地区,它们通过历史的演化与现代的整合凝为一个共同体。用这个线索,施展将从古至今的历史串联起来,给出了统一的解释框架。他连贯地解释了中国能够维持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原因,中国在近代陷入落后的原因,20世纪伟大的中国革命史也在这个背景下获得了全新的意义,更解释了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独特位置,这是从时间上来说。

从空间上来说,在历史的不断运动过程中,东亚世界的中原、草原、西域绿洲、雪域高原、海洋等多种亚区域,它们之间彼此互动、相互依赖、相互塑造,最终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大一统的多元复合帝国,为现代中国奠定根基。现代中国又正因为这种多元复合性,才能够担纲起其外在的海陆枢纽的功能;中国的超大规模则为它赋予了足够的动能,能够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这是中国作为世界秩序自变量的真实体现,也是中国作为世界历史民族的责任担当。这里面蕴含着中国巨大的国家利益,也意味着中国巨大的世界责任。

《枢纽》从根本上来说,是要通过对中国历史的重新讲述,来尝试重构中国的历史哲学,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这本书毋宁说是关于中国的历史哲学,提供的不是史实而是史观,是一部重新讲述中国历史的“开脑洞”之作。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有效地突破旧的认知边界,理解当下我们在哪,进而能够更好地把握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