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南楚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

高 旭

版次:03  2023年12月0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随着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淮南武王墩墓的发掘进行,当前淮南楚文化的研究发展已到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期,迫切需要党委政府及学术文化界投以更多的关注,适时推动“淮南楚文化”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普及等方面实现较快发展,初步构建与形塑起“淮南楚文化”的城市文化新名片,为淮南市经济社会转型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动能。

推进“淮南楚文化”的学理研讨

淮南市“楚文化”遗产极为丰厚,可从众多文化现象的视角及层面展开探讨,但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仍然主要表现为“重现象、轻实质”的取向,学理层面的研讨十分有限,尤其是关于“淮南楚文化”的概念、特征、类型、价值、意义等理论界定,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如果无法对“淮南楚文化”从学理层面及时作出科学性的论证说明,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淮南楚文化”的现实发展,难以凸显出“淮南楚文化”所独具的地域文化内蕴及价值。

推进“淮南楚文化”学术体系的初步构建

“淮南楚文化”历史底蕴厚重,围绕其学术研究逐步构建起具有淮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学术体系,对“淮南楚文化”的长远发展而言,具有特殊意义。与“淮南楚文化”的学理研讨相辅相成,“淮南楚文化”学术体系的构建,既能促进淮南市学术文化界不断明晰“淮南楚文化”与其他省份地域性“楚文化”的“异”“同”之处,也能推动淮南市学术文化界不断深入把握“淮南楚文化”在“中国楚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学术体系的构建虽非短期之功可成,但从长远来看,却是“淮南楚文化”日益走出一条地域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所必需的重要条件。

推进“淮南楚文化”学术平台的及时搭建

“淮南楚文化”的稳健发展,离不开本土化学术文化力量的不断凝聚,更离不开地域性学术平台的切实搭建。长期以来,淮南学术文化界的专家学者虽对“淮南楚文化”有所关注、重视和研究,但力量始终处于分散薄弱的状态,迄今为止,仍未有市级的“淮南楚文化”学术组织产生,更遑论申报省级的“安徽楚文化”学术组织。因此,加快凝聚淮南市学术文化界的力量,组建起地域性的学术团队,搭建起专门性的“淮南楚文化”学术平台,极为重要而紧迫。研究力量的分散薄弱,可说是当前制约“淮南楚文化”发展的最为突出的难题,与“淮南楚文化”的现实发展情况很不匹配,亟须有所改变。

推进“淮南楚文化”系列性丛书的撰写出版

在初步凝聚本土化学术文化力量的过程中,淮南市学术文化界应抓住当前“淮南楚文化”发展的难得契机,组织已有一定研究基础的专家学者围绕“淮南楚文化”撰写系列性的丛书,为“淮南楚文化”的研究、宣传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淮南楚文化”的研究深度、宣传广度、城市文化形象知名度,也必将随着越来越多著作的出版得到日益显著的提升。将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出版系列性丛书的工作作为推进“淮南楚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对待,是利在当下、功在长远的文化事业,也是切实繁荣“淮南楚文化”发展的有力抓手。

推进“淮南楚文化”同淮南市图书馆、博物馆、大中小学之间的联动发展

如要不断扩大“淮南楚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推动淮南市图书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大中小学之间围绕“淮南楚文化”的研究、传承、普及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动关系,不失为一条有益的路径。在淮南市图书馆建设“楚文化”文献著作专区,为学术文化界研究“淮南楚文化”及广大市民了解“淮南楚文化”提供便捷服务,也为大中小学开展关于“淮南楚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围绕“淮南楚文化”的研究发展,面向淮南市大中小学开展专题性的文化普及工作,充分展示“淮南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发挥“淮南楚文化”浸润人心、丰富心灵的积极作用。

“淮南楚文化”与淮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成为淮南市文化建设及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新动能。千年文化楚风流,传承发展谋新路。作为彰显淮南地域特色的新文化名片,“淮南楚文化”的历史遗产必定能在当代淮南文化的繁荣发展中获得“活化”继承,重焕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