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山的呼吸

李 晓

版次:03  2023年12月0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云雾山,又名云栖茶山。我漫步在云雾山下,秋日的阳光,从瓦蓝天空落下来,铺洒在一垄一垄隆起的茶园里。

茶园里的老周,是云雾山下的老茶农,清晨的露珠还在草丛中簌簌淌落,他便挎着茶篓去采秋茶,拇指与食指翻飞间,一片片油亮的茶叶落到了茶篓里。从山顶俯瞰,躬腰采茶的老周如一只蚕匍匐于漫山茶园。

“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老周了解茶叶的习性,老天赐予山里的温润气候,适宜茶叶种植,那一片如大地母腹般隆起的茶垄,是与老周内心接壤的地方。

7年前,老周种植的小茶园,被一家来山里的茶厂收购,老板在村里流转了上千亩土地种上茶叶,茶厂收益可分红给农户。我问老周,你以前自家种茶,如今成了茶场的员工,有啥区别?老周微微一笑说,茶都长在我们的山里,有技术员现场指导,引入了好品种,规模也大多了,这事划算。

前年,镇里来了一个新书记,大学中文系毕业,也喜欢茶。女书记带人上茶山,拍摄视频向外推介山上的茶叶,在镜头里,采茶的老周正唱着山歌,一片片茶叶在他手中,轻盈落入茶篓里。老周说,市上1斤茶叶,要经过采茶人一双手大约52000次的反复动作。

土地开垦、茶苗培育、种植、施肥、除草、采摘、晒青、摇青、炒青、揉捻、烘干、挑拣、包装、运输,这是一片茶叶的旅程。一个人的旅程呢?

想起茶,就是想起故乡。老周的侄儿小周,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定居,去年中秋,回到故乡的小周,陪同伯父在茶园里住了一夜。月华如水,老周与小周坐在茶垄边一块青石上,老周开口问:“侄儿,我一直就种茶、采茶,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呢……”小周抓住伯父的手,道:“伯,你年纪也大了,我接您去北京和我们一起住,我来给您养老。”小周不会忘记,自己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是伯父靠种茶收入供养他一直读到了大学。月光披在叔侄俩身上,仿佛添了一件薄衫,老周说:“侄儿啊,我还是在这里好,每天闻不到茶垄的清香,我心里就发慌。”

云雾山犹如一个巨大茶盏,它萦绕着命运的万千气象,蒸腾着人世的万般滋味。在这悠悠茶香中,弥漫着草木的芳香,也飘散着时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