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流结对子,冉杰心里不情愿。
冉杰是90后,刚大学毕业,公招来的。他是标准的富二代,父亲开了家摩托车销售店,代理“大运”品牌摩托车,一年有几十万元收入。父亲希望他接班,自己好好休息。但冉杰想砺练自己,考了公务员。
组织上让他来扶贫,重在锻炼。扶贫工作队、乡驻村干部、村干部,每人结几户对子,是硬任务。这叫“结穷亲”,是扶贫工作的一大创举。
老流的情况,冉杰早听村主任哈二麻讲过。
老流是绰号,他姓刘,叫刘长洪,是本地的老住户,祖上是湖广填四川时迁来的。刘长洪职高毕业后,就没有在村里正经种过庄稼,也没有打过工,而是在城里或镇上,帮人介绍卖主买主,帮工头招人,帮职业培训学校招生等等,干的事不少,但没挣到啥钱。老婆在村里,拖着俩孩子,连房子都成了D级危房,是标准的贫困户。
叫他老流,流,是暗指二流子。真正的农民,是看不起的。
冉杰要见老流,得给他家找个脱贫项目,还有D级危房改造的事,也得和他商量。可是,打了几次电话,老流都说——没空,好像他日理万机似的。
冉杰很生气,居然还有这种贫困户,把自己当老爷!生气归生气,任务还得完成。
清明,老流回家祭祖,冉杰上门,老流不见也得见。
一个80前,一个90后,年纪相差还不算大,冉杰几句话就拉拢了距离。但是,老流说,他不要村里的项目,他喜欢现在自由自在的生活。种植业?套脚。养殖业?风险大。鸡瘟猪瘟,太可怕。
“你家总得有个脱贫项目。”
老流还是那口吻,“脱贫吗?你们别担心,我家一定能脱贫。”
他老婆在一边,一脸的不屑。
第一次没谈拢,但还是有效果,冉杰加了老流的微信,有了更多的联系方式。聊天多了,冉杰也感到老流不是个二流子,而有他的追求。
过了一个月,老流主动回村找到冉杰。他提出,他负责给村里今年的胭脂李找销路,但每斤他要提三角钱。
今年水果大季,全村专业组和农户加起,能收成的李子,不会少于九万斤。一下销这么多,有人说,他吹牛。有人说,他得先抵押。
老流听到这些风言风语,一脸的作难。这时候,冉杰站了出来,他说:“我信老刘的,如果赔了,我负一半责任,扣我工资。”
老流联系的省会城市商场,真派人来看货,因为老鸹坪水好,土好,李子个大,肉多,汁甜,当场签约,并付了30%订金。价格是每斤五元,比本地去年零售价还高。
李子摘完,全部货款到位,人们真信了老流。不信也不行,毕竟大家拿的是真金白银。
冉杰负责扶贫信息工作,突然悟到:这老流,就让他专门搞外销,搞信息,像经纪人,对村里只有好处,对精准扶贫有百利而无一害。
扶贫信息员,算不算脱贫项目呢?他把想法给扶贫工作队长、村第一书记钟琴汇报,得到了肯定。
再和老流见面,因为冉杰挺他的缘故,受到了热情接待。当扶贫信息员,让老流脸上有光,满口同意。村里今年梨子又是丰年,老流说,他出去跑跑,争取让村里的梨子卖个好价钱。
南方梨子,日照长,甜。
北方梨子,生长期长,维生素多。
老流出门前,还专门研究了村里的翠冠梨。他读职高,学过植物学。他从县城跑起,到市里,到省会,到上海和深圳、广州,最后在苏州的超市,找到了买家。
翠冠梨是新品种,核小肉多,汁味香甜。
超市派人随他来到老鸹坪,对梨园的水土取样化验,无超标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当场签约。价格比在本地零售,高出10%。
全村预收梨子,不会低于十万斤。这次,仍然是每斤提成三角,村民没有一个反对。
老流家脱贫,真不是问题。只是再叫他老流,实在是不敬。冉杰提议给他换称呼——刘专员,扶贫信息专员。
嗨嗨嗨,这可是地区级的官员称呼呢,比村主任高出多少级!
老流直言:“不敢,不敢!”心里却乐呵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