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黄瓜的翅膀
晨光微亮。日头的高度与翟庄村
形成金色的夹角
王章顺就这里,默念着口中的数字
从一个大棚,数到另一个大棚
直到第一千个大棚
从一根黄瓜,数到另一根黄瓜
直到第千万根黄瓜……
重量隐伏其间,笑容
从他的脸上,延伸至每一个村民
他们互相询问的方式,如此朴实
仿佛我曾见过——那不过是
“用辛勤劳作为引,用汗水浇灌出致富果”
长势喜人,在这里是最好的形容词
暖意。则来自
每座棚年纯利润达5万多元
馨香缠绕,翠绿溢出满心欢喜
在那些绽放的黄花中,我想问问——
这意味着什么?
让一座被称为“黄瓜之乡”的城市
来做一个精确地回答吧——
当一根黄瓜的翅膀被人期许
乡村振兴的色彩,便类如朝阳
嗯,那种熠熠的朝阳
一方百姓的荣光
脚步踩在健康步道上,耳边
可以听清树木拔节的声音
我们试图了解,增绿工程的全部
试图在一批千米新长廊中,重新认识
有些古老。敲门后的魅力
一路繁花相送,在花木小镇
天然氧吧是脱口而出的语言
欢呼中诞生的森林覆盖率
90%以上仍在不断攀升的数字
一路锦绣相迎,在黄梨小镇
晚秋的果实硕大,果汁流淌着丰美
那些红色革命的火种,交到了
新一代人手中。请放心吧
他们以铁钉的尖锐,实现了富民强村
一路秀美瑰丽,在教育小镇
百年石落上了桃花,文庙传出了礼乐
世外桃源如果可以遇见,你能忽逢
他们在比的是,谁家大学生出得更多
谁家的落日——最后在花朵间坠落
一路不曾停歇,我还能邂逅
杂粮小镇、良种小镇、艾草小镇、黄瓜小镇
我还能邂逅
园林之都、生态水系、魅力之乡
绿色之路、特色之旅
我确信,他们拥有的命名术,
是一方奋进的领路人
摊开的手掌
而他们散发的光芒,是一方安乐的百姓
合起的手掌……
一个黑陶的形状
梅花彩绘出冬天的静谧,翠竹
镂空春天的冷肃。我们选择
在夏日里造访“土与火的艺术”
要看那数千年的黑陶文化,盛开成
“世界上最小的山”
10余家黑陶企业,带动着1100多位农民
在家门口的就业
当他们的泥饭碗里,盛满了
年均增收2万多元的欢喜
“凡容器都已备妥,只等你一声轻嘘”
传承非遗和乡村振兴,就已经
结合为一体——
他们的耀眼,正如同史书里的记载
“馆陶,因此得名”
所以,我们只说这些就够了
因为我们深知
每次黑陶怒放时,秋天的雕影
必然是,收获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