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1月25日电(周雨濛)引江济淮工程“牵手”长江与淮河,润泽皖豫两省,是集供水、航运、生态效益于一身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今年以来,引江济淮工程江淮沟通段、菜子湖线航道相继试运行,标志着连接长江与淮河的江淮运河已全线贯通,安徽省“双通道达海、两运河入江、河江海联运”的水运格局基本形成。
而对于安徽省会合肥来说,其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更加显现,为合肥大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资源保障和运力支持,为推动合肥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通江达海 重塑航运发展新格局
今年7月25日,一艘满载着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集装箱“晶澳科技号”船舶缓缓驶离合肥派河港港口,直达上海外高桥港,运程由原先的4至7天缩短到55小时。
派河港地处合肥市经开区,周边聚集了新能源汽车、白色家电、光伏以及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江淮运河建成后,派河港由始发港变成中转港,航运要素进一步在合肥集聚,带动合肥水运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合肥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吴运生介绍,合肥市境内水系发达,共有航道32条,通航里程达565公里。合肥港下辖南淝河港区、派河港区和巢湖港区三个港区,拥有生产性泊位25个,使用岸线2695.7米,集装箱90万标箱、件杂货700万吨、滚装商品汽车10万辆。今年前三季度,合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4.6万标箱,同比增长12.2%。合肥港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内河港口之一、长江支流上规模最大港口、国家二类开放口岸。
江淮联运 助力“皖货出海”加速度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商品车自合肥运输至上海港,如果通过江淮运河的滚装船运输,相较于板车公路运输成本可下降35%左右。以家电行业为例,集装箱通过派河港运输至上海的单箱费用,相比公路运输降低60%以上。”合肥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李浩淼说道。
安徽港口集团合肥有限公司派河分公司总经理邵胜荣介绍,目前,合肥派河港正在积极申报九类危险货物(锂电池相关)作业资质,为包括大众(安徽)、江淮、蔚来、比亚迪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以及阳光电源、国轩高科等储能企业提供更进一步的优质服务。
此外,合肥还将依托全国首个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加快推进全空间无人体系创新任务,加快打造无人货运、无人园区、无人港口组成的绿色智慧物流生态圈。
“现在公司装货的空箱不需要都等着从上海、南京等地运来,在派河港就可以预订,这样极大节约了时间成本。”谈及派河港的便利,江淮汽车国际公司订单部经理周健表示,目前江淮汽车有两个产区都在距离派河港5公里范围内,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也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
聚链成群 构建枢纽经济发展新路径
“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有力支撑合肥以打造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为引领,加快构建科创产业联动融合、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突出、智慧高效绿色韧性的枢纽经济发展新路径。”李浩淼说道。
合肥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南邻江淮运河,北接合肥市制造企业核心区,半径10公里范围内,覆盖了全市70%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包括大众、蔚来、联宝、海尔、晶澳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家电、光伏等龙头企业,工业总产值超7000亿元。
目前,以派河港为核心建设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物流要素广泛聚集,入驻枢纽开展各类专业服务的物流企业总数超100家,物流业务量规模不断壮大,并凸显出供应链规模集成、干支仓配一体和国际国内物流服务协同等特征。
李浩淼表示,合肥将进一步依托和发挥江淮运河与长江黄金水道联运通道网络大通道优势,积极联通中原城市群,高效串接皖北地区、合肥都市圈、皖江经济带,促进区域要素通畅流动和产业分工合作,着力打造江淮联运中心,建设枢纽经济发展先导区,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