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辣椒

刘灭资

版次:03  2023年11月3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就像生活中离不开盐一样,老家人总离不开辣。在岳西,辣椒被称为大椒。在椒前加一个“大”字,一是因为辣椒生长茂盛,个个都大;一是对辣椒充满敬意和感恩:亲爱的,没有你,我怎么活啊?

都说湖南人不怕辣,四川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老家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有一类人特别“好”辣椒,他们自称“辣椒虫”,扬言能钻进辣椒里,吃辣椒的“心”。

无辣不成席。一桌子菜大多有辣。无论是热盘,还是冷盘,无论是清蒸还是烧烤,辣成了主要角色。就拿家乡十大特色菜来说吧,辣椒炒河鱼,无辣腥气重;青炒洋荷姜,姜红得鲜艳,椒青得耀眼;手撕风干羊肉,蘸点醋,涂点辣,滋味美,解腥膻;腌菜煮豆腐,撒点辣椒面,云雾缭绕,热气腾腾,舌头咽下去,热汗冒出来……

有辣就有菜。辣椒本身就是一种菜。青辣椒,用猪油炒,又辣又香,入口滑软;红辣椒,腌起来,就是泡菜,从缸里取出来,直接吃,又辣又咸;一碗清汤面,撒上辣椒粉(面),拌匀,这就叫“面面俱到”;一钵腌菜饭,一瓶辣椒酱,“天子呼来不上船”,有辣就成仙。还有一种菜,人称辣椒炸(zhǎ,第三声),做法是辣椒剁碎,加入面粉作成饼状,入锅煎烤,两面金黄,其香无双,能做饭来能做菜。

有辣能代盐。老家在深山,过去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盐很缺。吃盐需要男劳力翻山越岭,去六安州买,辛苦异常。人不吃盐会浑身酥软,为节省盐,妇女儿童就用辣代替盐。等到有了一些盐,放入辣中间,这样辣味就会淡。许多年过去了,人们竟然发明了一种菜:辣椒酱。

一提起辣椒酱,思绪就飞回童年。秋天到了,菜地里火红一片,奶奶摘了一篮又一篮。清洗,剪开,成瓣。一部分现磨,一部分晒干。磨坊里,我拉着磨担,石磨如同小小的乾坤转起来,奶奶守在磨旁,把鲜椒往磨眼里塞。不一会,鲜红的辣酱顺着磨壁流出来。盆满,钵满,欢欣一片,喜庆一片。奶奶说:别忙吃,待我加盐。十斤椒,一斤盐。不咸不淡,不酸不霉。

不久前,文友柳先生写了一篇《石磨辣椒酱》,获赞多多,留言多多。我留言道:“吃过很多辣椒酱,还是老家石磨辣椒酱好吃。细腻,温柔,不凶狠,不猛烈。凡是吃过它的人都忘记不了它。”

常言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家山高岭大,云雾缭绕,气候寒凉,辣椒辣得好:温暖、温馨;开胃,开心。

在游子的嘴里、心上,老家的辣椒,总是“辣”么有味,“椒”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