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充分贯彻落实《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法律要求,持续强化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主要责任人安全意识,谢家集区食安办化“被动为主动”,多措并举推动“两个责任”包保督导落实落细,着力构建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新格局。
贯通渠道,构筑平台。谢家集区食安办建立了面向各乡镇、街道食安办专班人员的交流群,借助现代化手段,利用“群助手”在群内设立“群待办、群链接”,协助各食安办专班人员设立电子备忘录,在系统内链接一键直达,并由区级工作专班定时发布各阶段工作任务、督导注意事项,由专人实时进行答疑解惑,推送各乡镇、街道的经验做法和工作进度等。线上平台的高效运作,为各乡镇、街道督导人员“打通了最后一面墙”,让全区“两个责任”督导覆盖率、问题发现率、督导整改率接入“电子快车道”,形成了定点突破,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协助区食安办完成县乡两级“两个责任”专班人员的培训工作、县乡村三级包保干部培训工作、乡级包保主体两个责任培训工作等。
末端发力,务求实效。区食安办已将3368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分配给570位包保干部,实现包保率100%,保证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都有对应的包保干部,通过抓住地方政府食安办组成人员和大中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关键少数”,结合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方标准《乡镇(街道)食安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督导工作的目的、要求、标准和重点,培训一批能力过硬的专班人员,打造一批认知清晰的食品企业,搭建了二者的沟通渠道,借助乡镇、街道包保干部力量,让包保企业更加明确地认识其自身的风险隐患,督导流程及自身职责。
因地制宜,灵活督导。结合谢家集区“北密南疏”的特点,区食安办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协助乡镇、街道政府食安办摸清覆盖底数,细化分级标准,对于食品企业多的区域里低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联合督导、会议督导、电话询问等多种方式开展督导。对农贸市场、餐饮小吃一条街、校园周边等包保主体相对集中位置实行区域包保,集中督导。对校园内部食堂,结合“互联网+明厨亮灶”实时监控,按时督导。2023年以来,各季度包保督导率、发现问题后包保整改率均达100%。(本报记者 苏 强
本报通讯员 李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