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科技创新券苏州全域贯通

苏州日报记者 陆晓华 见习记者 葛皓珺

版次:A01  2023年11月2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1月24日,2023“沪苏荟”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合作推进会在上海举行。沪苏两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纪机构等的代表齐聚一堂,以“沪苏科技资源共享、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共同见证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在苏州市全域贯通,进一步深化与推进两地科技资源共享合作。

上海市科委研发基地建设与管理处处长毕聪表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苏州是与上海距离最短、合作最多、GDP体量最接近的城市。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在苏州市全域贯通,标志着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科技创新资源一体化发展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站在沪苏科技资源共享合作的新起点上,期待上海和苏州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长三角科技创新券等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建设中,起到牵头、示范和引领作用,借力区域共享资源、服务、政策等东风,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实现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顾万勇表示,在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苏州首次与上海合并成为一个科技集群,整体排名全球第六位,今年更是首次跻身前五,显示出上海和苏州的科技合作愈加紧密。苏州市科技创新券服务平台实现了科技创新券线上申领、使用、兑付全链条闭环服务,是全国首个全流程线上科技服务平台。将以苏州市全域贯通长三角科技创新券的启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沪苏科创资源互动协同,加强对接沪苏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要素,实现两地研发资源有序流动,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施、优质服务机构等科技资源服务两地产业发展。

会上,苏州市全域贯通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正式启动,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区域壁垒,实现企业异地购买资源,大幅降低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研发成本,唤醒“沉睡”的科技资源,成倍放大公共科技投入的效能,实现政、产、学、研、金、社等所有创新相关者融合受益。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与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签订《全面支持苏州市科技创新券政策实施的协议》,双方将加强沪苏两地科技创新券政策衔接与服务协同,共同开展跨区域科技创新券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券效能提升。在专题报告环节,双方就《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政策》《苏州市科技创新券政策》向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解读。

当天还举行了2023“沪苏荟”走进上海交通大学专场活动,参观了上海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研究设施,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座+交流研讨”组合活动模式,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深入对接合作。

据了解,早在10年前,苏州市科技局就启动了苏州市研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2022年12月,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券发展实施意见》,苏州市科技局以此为契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今年以来,围绕“流程再造”,整合原有的苏州市研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苏州市科技金融生态圈平台,建设苏州市科技创新券服务平台,探索科技创新券共享全流程线上闭环服务。

苏州市科技创新券服务平台于今年7月5日上线试运行,其便捷性、智能化受到了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的普遍欢迎。截至目前,平台入驻服务机构3780家,科研仪器5.85万台(套)。平台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获得感,目标到2025年底,平台研发资源共享服务模块力争集聚科技服务机构5000家以上,累计服务企业超10000家次,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平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