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建设绿色矿山 老矿“蝶变”绽放新颜

本报记者 周莹莹

版次:02  2023年11月2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为修复“生态伤疤”,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开展废弃矿山治理工作,结合“一矿一策”实施废弃矿山精准治理,推动形成在采矿山和废弃矿山等“新老问题”统筹解决的恢复和综合治理新局面。

中煤新集二矿是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第二对矿井,井田面积约22平方公里。矿井于1993年7月动工兴建,核定生产能力270万吨/年。该矿践行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建设绿色矿山,2014年被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2020年被正式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虽然建矿已30年,但该矿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责任不少一分,投入不减一分,扎实推进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

矿区环境生态化。矿区内可绿化区域已实现绿化全覆盖;原矸石山地及吴楼湾塌陷区已回填、覆土、绿化,种植果树及观赏树木2万余株,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与矿区北侧花家湖遥相呼应;因地制宜建设假山喷泉、游湖画舫,打造了东湖、西湖、平安林等景观,形成中央公园绿化景点。

开发方式科学化。矿井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和悬移支架炮采放顶煤等落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利用钻探、物探探明断层及防水煤柱线具体位置,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积极开展村庄重建、周边水系及道路修复等治理工程;在已采工作面上布设监测点,对采空塌陷区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详细的地质环境数据,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

资源利用高效化。利用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电厂对煤泥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投资2900多万元的瓦斯抽采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矿井瓦斯抽采能力;投入700万元在井下安装一套处理能力200立方米/小时的旋流速沉矿井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矿井水井下直接利用,减少矿井水向地面排放用电;入洗能力400万吨/年的选煤厂实现洗水闭路循环。

管理信息数字化。矿井投入260万元建成GIS一张图融合平台,实现安全生产智慧管控。建立安全生产可视化平台,安装摄像仪686台,实现对地面和井下安防、安全实时监控;在重要场所应用AI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超前管控;自动化钻机应用效果良好,实现了减人提效。

矿区社区和谐化。积极参与地方建设,促进矿区发展与周边地区的繁荣共赢。新建搬迁小区已经完工;与毛集实验区共同投资4000多万元安装蒸汽管路顺利供气;利用1680万元矿山治理修复基金维修了毛张路,树立国有煤矿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履行生态修复治理主体责任,做到“边开采、边治理”,促进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