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干水分”让主题教育“干货满满”

——大通区以“实”为要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版次:A01  2023年11月2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朱庆磊

大通区属于老城区,群众休闲锻炼场所相对缺乏。在开展主题教育中,该区聚焦群众所期所盼,新建多功能球场3处,升级改造健身点50处,为群众打造了家门口的“健身圈”。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聚焦主题主线,坚持学用结合,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动中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是我区开展主题教育把握的重要原则。”大通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以“实”为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贯通起来,严格把好组织、学习、调研、成效“四道关”,“拧干水分”让主题教育“干货满满”。

自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全区290个基层党组织、6592名党员参与,开展集体学习639次。县处级领导干部确定调研选题36个,问题清单列出问题31个,明确整改任务31条,目前已整改21个,确定领导班子正反面解剖式调研典型案例各7个。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365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74个,运用“民声呼应”工作平台等为民办实事81件,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把好“组织关”,推动主题教育开好局起好步

开局关乎全局。

大通区精心谋划部署,成立区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内设8个工作组,并建立会议、督办、周报、档案管理“四项”工作机制,形成“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办公室统筹联动、各党组织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定期研究调度,建立区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定期研”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周周碰”每周例会制度以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工作组“日日通”沟通交流制度,形成主题教育强大合力。注重分类指导,分级分类制定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及农村、街道社区等8个领域实施意见,印发11个工作文件、下发11条工作提示,细化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工作内容、责任划分、时间安排,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

把好“学习关”,推动主题教育往心里走

理不学则不知,学不深则不通。

大通区聚焦全覆盖、精准化工作要求,强化联学联动,坚持分层分类、因类施学,确保主题教育全面覆盖。以上率下抓领学,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领导干部通过参加集中自学、分组讨论、集中研讨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落实领导班子自学计划表和专题党课方案等制度,在深化、内化、转化上聚力用劲。交流共建抓联学,积极对接省发改委,邀请9名青年理论宣讲骨干,采取“现场+会场”“辅导加研讨”等多种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解读重大决策部署。举办“我们的承诺”主题演讲比赛,推动年轻干部在学习交流思想碰撞中提升本领。精心筹划抓统学,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采取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措施,实现党员干部全覆盖学习。把新四军纪念林、红色村史馆、党员政治生活馆、红色专线作为主题教育的必学点位,让党员在现场教学中增强党性修养。

把好“调研关”,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大通区各级领导干部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深入基层一线、群众中间,听真话、察真情,以问题解决推动工作开展。深入“谋题”,县级领导干部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聚焦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等领域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科学确定重点调研课题36个。坚持问题导向,确定正反面典型案例各7个,累计收集正反面典型案例反馈情况60余条。注重“破题”,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截至目前,共召开座谈会52次,实地调研140余次,访谈300余人次。聚焦“解题”,坚持边调研、边深化、边落实,收集问题建议60余条,现场解决问题71个,有效提升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把好“成效关”,推动主题教育往实里走

近日,上窑镇认真落实主题教育要求,召开上窑工业集聚区企业家恳谈会,坚持面对面交流、实打实解决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各家企业提出了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相关领导坚持事不避难,当场作出回应,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安徽唐兴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主题教育中,大通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企业发展所困所惑,真心实意办实事、办好事。用好“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体系,推动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切的问题81件。运用“四下基层”制度,化解群众信访积案6件。领导干部深入支部工作联系点21次,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365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74个。

敲群众门摸实情,拉家常话问民需。该区突出民生工作导向,解决好孩童入户难题、困难群众办理低保、残疾群众门前道路“最后一米”等民生问题,困难群众“一站式”医疗救助累计救助7711人次,救助金额400余万元。多部门联合督查5家菜市场卫生状况和调研居民生活质量,及时疏通堵塞下水管道和安装防鼠网。

问企所需,解企所难,助企发展。该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联系有关部门解决富华服饰企业生产用水困难,及时移除行道树便于昊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大型设备运输至厂区内等问题631个,兑现各类奖补资金6000余万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抓好问题检视、整改落实是主题教育的重要环节。该区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初步形成问题清单31条,结合调查研究,目前已整改问题21个。

以“学”为先,以“实”为要。大通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深学细悟、务求实效、推动发展、动真碰硬、建章立制上持续用力,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抓实调查研究、促进干事创业、深化检视整改、形成常态长效,确保主题教育见实效、更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