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生态文明样板

本报记者 李东华

版次:01  2023年11月1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着力点,大力实施节能降碳增效等八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资源型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淮南美好家园。

持续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发挥环保对经济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推动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完成发电企业碳排放报告编制及碳排放数据核查,成功争取安徽省首批减污降碳试点城市。今年以来,我市环境质量持续保持改善的良好势头。在空气质量方面,截至10月底,淮南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PM_2.5浓度34.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9%;PM_10浓度60.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3%。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3年1-9月全省16个地级市空气质量排名,淮南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列全省第6位,实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成绩。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8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体达标率为100%,水体优良比例为87.5%,石头埠、新城口、五里闸和西淝河闸下断面达到Ⅱ类。全市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比例均为100%。在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总体稳定。

持续深化绿色低碳发展。做好用能预算管理,优先保障一批单耗较低、能效水平先进的重大项目用能需求,完成开沃汽车(淮南)专用车生产项目等29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评批复,合计批复能耗62万吨标准煤,项目单位增加值能耗均优于省控水平。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11个县区、园区完成了2022年度规上、规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淮南经开区成为全省首批7家“亩均论英雄”改革金融服务试点单位之一。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扩面提质,新建垃圾分类收集站50座、分类亭400座、垃圾分类桶4300个。大力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预计今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在90%以上;不断拓展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领域,2023年度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超过95%。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稳沉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针对九大矿区采煤沉陷区、春申湖采煤沉陷区等城区基本稳沉区,通过对沉陷区统一规划、全方位的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提升城区品质。目前,春申湖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整体工程已完成60%。九大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已建成,昔日满目疮痍的采煤沉陷区蝶变成湿地公园,并成功入选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合作40周年纪念典型案例。积极探索“沉陷区治理+渔光互补”模式,引进新能源光伏企业,对凤台县、潘集区等未稳沉沉陷区开展岸线环境治理修复,发展水面漂浮式光伏。目前,全市已利用采煤沉陷区水面约2.3万亩,水面漂浮光伏项目总装机规模55万千瓦,年发电量超5亿度。

持续推进绿色交通发展。今年以来,我市新增新能源网约车121台,占新增的比例为80.67%;更新新能源出租汽车291台,占更新的比例为90.65%;购置新能源公交车762辆,占新增比例100%,新(扩)建纯电动公交车配套充电站7座、共计300个充电桩、346个充电终端,除满足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外,全部对社会车辆开放运营。我市荣获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称号。统筹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今年已完成凤台县内及凤台至田家庵297辆客运车辆公交化改造,开通公交线路14条,实现凤台与主城区公共交通直达。全市乡镇、建制村已实现全域通客车,56个乡镇、574个建制村开通公交,公交通达率72.8%。今年9月15日,潘集城乡一体化公交正式通车。

持续巩固提升林业碳汇。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依托现有森林资源,紧盯“双碳”目标政策机遇,系统谋划、以点促面,完成营造林6.5万亩,提升林业碳汇增量;排查火灾隐患18处,完成美国白蛾飞防作业面积40万亩,降低森林碳汇流失;评选造林固碳主推树种10个,加强侧柏、中山杉等固碳优势树种选育,谋划储备林业碳汇项目8个,不断巩固提升林业碳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