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黄士轩

版次:03  2023年11月1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当前,淮南正在开展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活动,奋力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也应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要完善法治建设规划,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这启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考验各级领导干部经济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要素,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营商环境法治化是指一套行之有效、公平公正透明的法律制度、法规体系和监管机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开放、自由和谐、公平和效率的营商环境,具体包括:公平的规则体系,健全的法律制度,开放、自由的投资环境,畅顺的销售渠道,稳健的金融体系,和谐的劳资关系,特别是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而良好的法治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保证。

第二,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是法治经济,而良好的法治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证。首先,完善经济的法律体系。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完善市场经济基本法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建立公平、自由、效率和安全的市场竞争机制;其次,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再次,建立高效的法治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政府的监管,规范政府的执法,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划定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强化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第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目标是建立公平、效益和安全的社会经济秩序。公平的制度能激发市场自由竞争,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竞争是建立在自由基础之上的,没有自由,就不存在市场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希望通过有序、公平的市场秩序激发竞争提高效益。只有公平对待消费者和劳动者,才可能促进消费,激发劳动者的生产力,也才可能提高效益。

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一是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率先突破。要进一步发挥好政府法治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推动力度,紧跟中央进度,贯彻落实好《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实施意见》,开展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和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对发现的问题,譬如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危害法治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整治。

二是全面夯实法治社会建设基础。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以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为契机,突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提升全民尤其是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

三是把握经济发展与法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要认识到,“法治”与“经济”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法治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实现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必须以良法善治为基础。

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确认和规范市场主体的资格与行为,为市场活动提供公正、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这就为我们指明了法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作用。

总的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的本质要求就是把握规律、尊重规律。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深入把握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使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更加自觉、更加有效。

总之,法治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对于我国而言,打造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凝聚改革共识、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善于以法治方式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及其行为、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稳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