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古城墙

戎 梅

版次:03  2023年11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星罗棋布的寿县古建筑遗存中,重建于北宋熙宁至南宋嘉定年间的寿县古城墙,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正如清末状元、寿州人士孙家鼐所记,古城墙“城堞坚厚,楼橹峥嵘,恃水为险”,苍龙环绕般把寿州古城揽抱在怀里,阻挡天灾兵燹,庇佑万民。因为一直发挥作用,从而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成为中国古代城垣建筑中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与南京古城墙、西安古城墙等一起,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人生中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遗憾,其中可能就有种感觉:身边日常相伴的事物,它存在时你不会留意,一旦突然消失,你就会发现生活中一下子少了很多东西。记得小时候我所居住的村庄旁边有座古遗址,名叫“张城寺”,我们的学校“张城小学”由此得名。“学大寨”时砍伐“小老树”,平整旧庄台,周边群众挥镐抄锹蜂拥而上,挖下的砖块瓦砾带回家砌墙垫地。几个冬春下来,高高的遗址变成了小土丘。现在我每每回乡经过,嘴里都不免唏嘘,心里头怅然若失,充满惋惜。

寿县是个农业大县,百分之九十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但不管是城里人,还是来自于乡村,寿县人都称自己是“古城人”,都为自己的家乡拥有古城墙而骄傲。因为一座古城墙,寿县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虽然绝大多数古城人生活在农村,但“古城”却在每个人心理上处于核心位置。从一定程度上看,“古城”代表着幸运和安宁。在人们心中,高大坚固的古城墙,就是安稳、太平和指望。冷兵器时代防外侵挡兵匪自不必说,1991年、2003年淮河大水,寿县城只是把四座城门轻轻一关,就保得城内居民安居乐业、安然无恙。城里面的日子,是乡村里的向往;城里面的文化,引领着乡村的方向。可能正因为此,不在城里的乡村,由羡慕到实践,“退而结网”,便多了形形色色的院墙。院墙,应该是乡村对古城的追求与模仿,是古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风东渐,有人认为,古城落后,是因为古城文化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封锁了人们思想,影响了人们观念,导致古城人闭关锁国,关起门来妄自称大,满足于“祖上曾经也阔过”。在这种思潮冲击下,四条大街合抱粗的法梧惨遭砍伐,古色古香的棋盘街无奈被拆,成为古城人心中永远的痛。尽管当时也有人要“冲破古城墙,拥抱大世界”,终因古城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御水功能无可替代,无一人胆敢染指打她的主意。

东门宾阳门前的清代州城图清晰标明,寿县古城墙呈方形,周长7147米,外侧下砌块石上码砖,内坡以土夯筑。近年来古城发展旅游业,古城墙上的杂树被清除,内坡种上草皮,墙顶铺上石条步道,古城墙变成了旅游景观。远近游客慕名而来,环城观光游十分火爆。

漫步于高高的古城墙上,3.65平方公里的寿州古城尽收眼底。就这样一座四四方方的城池,“十万人家共起居”,真像一个大院子,关起门来安全感满满,做梦香甜,睡觉踏实。

寿州古城汇集了寿县地面文物的精华,总量多达80多处。除了古城墙,还有寿州孔庙、清真寺、报恩寺等,都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与许多古城一样,寿州古城也有许多古街老巷、危墙旧房亟需修葺。结合“5A”景区创建,目前古城正在进行街区改造,东、西大街铺上了青石板,沿街建筑“穿衣戴帽”“修旧如旧”,古街老巷飞角翘檐恢复如初。这些项目,上马前都经反复论证,小心翼翼,十分慎重。因为古城人明白,稍不小心,就可能像当年棋盘街那样,好心办了坏事,成为后人唾骂的古城破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