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庆磊 本报实习生 刘羽佳
创建文明校园是精神文明建设从青少年抓起的基础工程。淮师附小山南第十六小学坚持从思想道德、教师队伍、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活动阵地建设等方面抓起,实施“新六艺”课程,打造德育体系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荣获淮南市“文明校园”“园林校园”“平安校园”“语言文字示范校”称号。
抓好党组织建设,推进学校规范化管理。在淮师附小党总支带领下,扎实做好党支部基本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丰富的党组织活动,如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党史教育影片等,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如党员护学岗、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针对青年教师数量多的实际,学校通过最美教师评选、“放心在附小”调查问卷发放、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每周师德师风学习、优秀教师表彰等形式,提升教师师德修养。重视教师专业成长,以集体研修为抓手,落实“五个一”流程,以共享式的集体备课、探究式的课堂实践、主题式的学习讨论等促进教师间的活动。实施“青蓝工程”,成立骨干教师工作室,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加强教学指导,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目前,学校在编在岗教师79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教坛新星1人、市级骨干教师7人。
实施“新六艺”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新六艺”课程的灵感来自古代“六艺”,为“道德与修养”“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劳动与实践”“阅读与表达”“科学与创新”,旨在提升学生德育体系建设以及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劳动课程体系化、劳动场地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优化育人环境,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学校设计了“水滴宝宝”校园吉祥物,以水文化为主题,以“水润童蒙,海纳涓滴”为校风,以“春风化雨,汇滴立人”为教风,以“点滴成习,知行并济”为学风。搭建活动育人载体,创新迎新方式,设计穿越开学门,跨越红地毯、和水滴宝宝合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之春季特色运动会、秋季运动会、足球联赛、校园科技艺术节、六一文艺展演和校园读书节等品牌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
加强阵地建设,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学校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搭建校外实践基地,本年度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学生多次前往市博物馆、图书馆、垃圾分类中心、新四军纪念林、大通万人坑、十八中素质教育基地、水滴空间等校外实践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学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校园环境治理,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周边治安环境良好,校园监控全覆盖、消防设施齐全、一键报警系统安装完成,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完善。定期开展消防安全、防溺水、食品、交通等安全教育,每月一次防震或消防疏散演练, 设置校门口“家长护学岗”,邀请法制副校长进行预防校园欺凌专题讲座等形式,打造平安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