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博会“准主场”,苏浙皖客商不仅收获订单,还有开放发展“新火花”

长三角采购商进博“扫货”

解放日报记者 陈抒怡

版次:A01  2023年11月1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1月6日上午8时许,浙江义乌易镭电子商务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芳茂和另外50多位义乌采购商一起搭上高铁,3个小时后,王芳茂已经在上海进博会展馆内与澳大利亚的进口商谈成了一笔3万瓶红酒的生意,整个过程高效顺畅。“以往我们需要到全世界淘货,现在到这里一站式搞定,接下去我会天天来进博会,拜访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下单成功的王芳茂意气风发。

在本届进博会上,类似王芳茂这样的长三角采购商已经开启“扫货模式”。然而对于长三角来说,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不仅仅是一个采购的平台,也是苏浙皖的“准主场”,它给长三角带来的溢出效应持续显现。

买买买

今年进博会期间,浙江义乌市首度组织“义乌千名采购商进博行”活动,超2200家企业、4000名采购商报名注册,其中食品、农产品等消费品企业达1600多家,规模创新高。

作为义乌采购大军中的一员,浙江锐迈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峰早已摩拳擦掌。“今年,我们将第6次在进博会上与葡萄牙家居清洁用品Clean&Clean公司进行采购签约,总金额约1.5亿元。”张雪峰透露。签约只是第一步,张雪峰考虑得更远:“义乌有物流优势、有电商优势,我们想依托义乌的市场打开全国的电商销售渠道,也想利用义乌的转口贸易便利,实现‘卖全球’。”

“我们义乌以前一直是出口强,进口弱,通过进博会这个大平台,我们正在真正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买卖全球。”义乌市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年,义乌与进博会合作共赢,做大了进口贸易规模。以义乌这些年的进口额为例,2021年达到244亿元人民币,增速为95.3%,几乎翻倍;2022年增至471亿元,增速为93.5%,又几乎翻倍;今年1至9月已完成489.7亿元,预计全年可以增长超过50%。

“到2025年,义乌将全力实现年进口规模超千亿元的目标,打造全球中小企业拓展进口、出口、转口业务的首选平台,其中利用好进博会平台必不可少。”该工作人员透露,一个明显的改变是,以前在上半年举办的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为了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特意改成了11月中旬举办。如今进博会刚开幕,已有至少35家进博会展商确定参展。

把视野放宽到整个长三角,亦是如此。在本届进博会上,浙江4.2万余名专业采购人员、1.5万余家专业采购企业报名参加,数量均超过往届,居全国前列,初步预估,浙江意向采购金额超45亿美元。据苏州市商务局消息,截至11月5日,进博会苏州交易分团已实现意向成交金额13.99亿美元,超过了去年进博会总意向成交额。

乘兴而来,满载而归。借此契机,长三角正从“世界工厂”走向“全球超市”,并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

碰撞火花

除了买买买,长三角交易团也在充分挖掘进博会客商资源,通过把参展商变成投资商,进一步放大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11月5日,借着进博会开幕之际,投资安徽行(上海)恳谈会在上海市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吸引了西门子、三菱、拜耳等众多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以及光明食品、春秋航空等长三角知名企业参加。会议当场共促成签约项目27个,投资总额约327亿元,涉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环保、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这些年,进博会已经成为长三角跨区域高水平协同开放和全球高端资源配置功能建设的一个抓手。今年8月,国务院审议同意《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特别提到,支持在江苏、浙江、安徽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招商路演、供需对接等系列活动,指导支持地方参与相关展会、论坛工作;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合肥、芜湖等长三角地区城市联动发展,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政策共通、平台共建,以协同开放提升整体实力。

通过进博会这个窗口,把好的外资项目留下来,可以帮助长三角更好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速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比如,在首届进博会落幕后不足半年,德国卡赫投资3.8亿元,在江苏常熟成立卡赫中国总部。今年8月10日,卡赫投资1亿元的全球研发中心在苏州开始运营。第四届进博会上,卡赫面向全球首发了一款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的AI智能清洁机器人,该机器人在次年春运期间投入到上海虹桥站的清洁工作中,此后借助其销售网络向全球供货。

连续多年担任进博会展盟医疗器械专委会会长单位的碧迪医疗也在长三角不断“加码”。今年7月19日,碧迪医疗大中华区创新中心在浙江杭州启用,同时位于江苏宜兴的工厂计划于明年投产,苏州工厂则计划新扩建一条生产线。

在国外企业落户的同时,本土企业的全球视野也打开了。据安徽合肥市商务局介绍,来自合肥本土的京东方、阳光电源、云食界等一批重点采购商报名参加本届进博会,这些企业将利用进博会平台采购其生产必需的各类设备及原材料等,从而有效保障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此同时,浙江交易团也开展了一系列配套活动,包括对接会、专场会……为浙江企业引进紧缺的高端智能装备,为国内产业链“稳链造链”,主动承接高质量外资,与世界共建共享先进制造。

11月5日,在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上,近300家国内外企业济济一堂。与平时常见的“排排坐”不同,当天现场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同一领域的三五家企业单独坐一桌,其中一家是外企,以方便企业间的互相交流。

据浙江媒体报道,论坛上特斯拉与湖州师范学院、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碰撞出了“火花”,特斯拉浙江对外事务负责人解云说:“特斯拉在浙江有很多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也期待与院校和国企做一些智慧出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

在长三角,这样的交流声音越来越大,并正在汇成一个坚定的声音: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