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风来袭,芜湖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芜湖日报记者 王世宁

版次:A01  2023年11月1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随着碳中和、能源转型逐渐成为全球共识,氢能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

11月10日至11日,以“汇聚全球氢能优势资源,共绘氢能产业发展蓝图”为主题的2023氢能产业合作发展大会,将在芜湖宜居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芜湖氢能产业“家底”如何?

“氢能产业创新水平高、产业链条长、带动性强、市场空间大。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构建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近年来,芜湖坚持“稳中求进、分步实施”,储备发展氢燃料电池整车及电堆等核心部件技术,以示范效应带动产品推广,在示范运营中促进产业发展,逐步形成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

具体来看,芜湖氢能产业发展将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因地制宜,呈现几大特点——

氢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较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芜湖四大支柱产业之一,2022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达1500余家。奇瑞商车获批氢燃料大巴、氢燃料卡车资质,开发4款氢燃料车辆,其中氢燃料大巴已实现量产,氢燃料物流车试制下线,正在开发氢燃料重卡、渣土车、环卫车、冷藏车等;中集瑞江固态储氢储运装备及金属材料项目开工,取得核心技术突破,便携式固态储氢电池、5KG固态储氢罐样件测试合格,正在推进量产准备和高性能产品研发。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奇瑞新能源氢燃料电池系统获批安徽省第三批重大专项,其自主开发的25KW电堆和60KW氢燃料发动机系统通过国家强检,技术全国领先。杰锋汽车动力公司研发的30-90KW氢燃料系统的氢燃料空压机,2022年产量约1000套。中鼎恒盛气体设备公司生产的加氢站专用隔膜压缩机系统实现量产,已在六安、金山、武汉、佛山等地加氢站投用,全国市场占有率70%。埃科泰克2.0T燃氢发动机落地,助力鲲鹏动力完成“油”“电”“氢”领域产品的全面布局。

产业配套政策初步搭建。芜湖制定印发《芜湖市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和规范汽车加氢站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加快推动芜湖市汽车加氢站建设;编制《芜湖市区加氢站布点规划(2021-2035年)》《芜湖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2—2025年)》,既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配套设施(加氢站、充电桩)建设,也推动生产消费双升级。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石化安徽公司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石化芜湖公司联合奇瑞商用车公司成立中石化(安徽)绿氢能源有限公司,参与建设运营我市加氢站。首座加氢站——马饮桥综合能源智慧服务站已于2022年1月底正式开通运行;湾里加氢站、三山加氢站已试运行。市公交集团投用30辆氢燃料公交车,第三批采购的10辆氢燃料公交车即将下线。我市还推广使用了3辆氢能源洒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