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墨重彩绘“丰”景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岳 荣

版次:A01  2023年11月0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近年来,凤台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强产业、促增收,调结构、育动能,转方式、提质效,持续推进农业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绘就了一幅乡村宜居宜业、群众富裕富足的生动画卷……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凤台县始终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农业生产大托管力度,加快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现代化、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全县318个托管主体在177个村全程化托管水稻面积27万余亩,其中整乡镇托管11个、整村托管38个。扎实推进与省农垦集团的战略协作,成立安徽农垦州来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在朱马店镇、钱庙乡建设2个万亩片区,在凤凰镇建设1个3000亩左右的核心片区。优质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19万亩。

抢抓绿色食品产业招引机遇

在涉农项目上,凤台县新洽谈项目7个,投资金额18.669亿元;新签约项目3个,投资金额26亿元;新开工项目2个,总投资金额2.805亿元;新投产项目4个,总投资金额2.34亿元。在2022年秸秆博览会上签约项目3个,其中安徽凤台牧原生猪养殖体系建设三期项目签约3亿元,已完成投资2亿元;凤台县西商农商城二期建设项目签约金额3.5亿元,已完成投资1.56亿元。充分发挥招商部门、绿色食品专班的职能作用,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目前与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金龙鱼等企业进行了意向对接,围绕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名小吃等开展预制菜工艺和食品加工项目引进。

持续培强扶优集体经济

凤台县坚持推深做实“百千万”工程,选择17个村进行“培强”,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掌握入库项目运营及收益情况,明确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经营主体等,做好跟踪指导。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运营,落实配套扶持资金,强化资金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农业生产大托管工作,鼓励大户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经营能力,成立家庭农场,迈入大托管的工作团队。组织1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和7家市级家庭农场申报了省级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部门联动,助力农民增收

凤台县落实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组织人社、财政、民政、教育、发改、卫健、乡村振兴等多个部门联动,开展技能培训,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开展村级农民综合素质培训班14个,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800人,成功申报了2023年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项目总资金172万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补贴、能力提升培训、专家服务、示范户基地建设等。组织173名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服务,服务科技示范户865户。对9个乡镇中的12个村、120户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观测点进行重点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