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曹东旭

版次:03  2023年11月0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习近平经济思想也由此出发,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层层深入、系统完善的经济学说体系。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统筹需求与需要,聚焦于更加美好的生活,构建起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

1956年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科学判断:“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当时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社会生产力也相当落后。这一矛盾可以称为“发展起来前”的矛盾。经过近40年的高歌猛进到党的十九大,中国社会已经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依然一枝独秀继续前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成熟定型,等等。所有这一切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到了“发展起来后”的阶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是全方位的。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过很形象的比喻和概括:“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两大期盼、十个“更”字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具体体现,既有物质的体现,也有精神方面的体现;既有生产方面的体现,也有生活上的体现;既有当代人需求的体现,也有代际的体现。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内容更丰富、需要再升级。从解决“有没有”到破解“好不好”,既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又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全面升级。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指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首要的就是从根本宗旨上把握新发展理念,从更深层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是要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扣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消费心理、需求结构的质的变化,抓住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依据和动力,明确了让全体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的理想境界和发展目标,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不仅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且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在全球更大范围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提出破解人类面临共同挑战的重大倡议,指出“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中华民族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人文情怀为旨归,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载体,不仅体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彰显了努力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文化自觉。共同富裕、共建共享、命运与共,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大同”理念的当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