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农户采菊忙 乡村振兴电保障

本报记者 周莹莹 本报通讯员 李大龙

版次:02  2023年11月0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老方,这几天用电没什么问题吧?”11月3日,国家电网安徽电力(淮南寿县)共产党员服务队驱车来到“寿县方庆如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负责人正指挥着工人们将一筐筐的菊花搬运到烘干车间,听到服务队那独有的供电人“问候方式”,方庆如快步迎了上来。

深秋时节的寿县三觉镇六冲村,放眼望去,在一片看不到边的金黄色花海中,近200名工人正加紧采摘着盛开的金丝皇菊,一旁的乡间小道上,一辆辆装满菊花的电动三轮车径直向着合作社方向驶去。这里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趣,只有乡村振兴里喜悦、忙碌、丰收的劳动火热场景。

“无论多忙,我们都是要过来看看的,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场解决,这也是我们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嘛。”说话间,供电人员已经从分拣车间来到了包装车间,从里到外仔细检查着用电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得知方庆如的菊花早就“预订一空”,供电人员调侃道:“方老板又要给乡亲们发奖金了!”

说起合作社的发展,方庆如对供电人员一个劲儿地说着客气话,字里行间透着满满地感谢。早在2018年,方庆如看到了金丝皇菊种植产业中的“致富密码”,做起了三觉镇乃至寿县地区在金丝皇菊种植业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国网寿县供电公司三觉中心供电所安排客户经理第一时间上门进行现场勘察,合理制定用电方案,为合作社安装了专变、架设了专线,定期上门查看客户用电情况,解决客户用电需求。从原材料的冷冻储存到烘干房的生产,从规模的产品深加工到忙碌的网络销售,合作社的运转离不开安全可靠的用电保障。

如今在乡村振兴的产业带动下,方庆如的金丝皇菊示范种植基地已然达到了540余亩。“只要用电上有需要,你随时打我电话。”供电人员“随叫随到”的服务保障更让方庆如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谈笑间,13个电热烘干机房在一团团白雾的笼罩下,让一朵朵娇艳欲滴的金丝皇菊实现了“身价翻倍”的华丽转变,很快,一车车包装精美的菊花饮用茶品和中药材原产品也将远销全国各地,每年近500万元的年产值,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过上了幸福生活,方庆如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