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医学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势、道、术”

孙 娟

版次:04  2023年10月3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通过分析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现状,探究深入挖掘医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方法,以课程思政理念重构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以课程思政观创新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医学知识与思政元素,使医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挥医学课程育人功能。

一、课程思政之“势”

1.课程思政的来龙去脉

课程思政这个新概念是在2014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此以后,课程思政改革在全国的各类学校得到全面的贯彻和推广。

作为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建设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

2.专业课程思政现状

2.1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调研发现,部分中职教师在教学中还没有完全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主观认为学校的思政教育应由思政课教师承担,医学课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教授学生专业技能,在医学课程教学中还缺乏主动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

2.2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还不强。有的认为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叠加到专业课堂教学中就是课程思政,缺乏主动融合思政元素与医学知识的有效方法,缺少认真研究和深入挖掘与医学知识相关联的思政元素,思政教育与医学教学内容分化,一定程序上弱化了思政教育功能和效果。

2.3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

一些学生对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易接受、认同度不高。在医学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若医学知识与思政元素不能有机融合,引入时机与方法不当,易使学生感觉老师总在说教,占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时间,影响其学习效果。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思政课上进行,不应占用医学专业课教学时间。

二、课程思政之“道”

“道”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特定时代人类探索世界普遍真理和万物变化原理的结晶,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循道而为就是要遵守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行事。对规律和逻辑的遵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顺势而为。

1.遵循中职生的成长发展规律

学生的成长发展有规可循。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立足中职生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和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从身心特点、认知基础和经验、学习能力和风格、学习方法等多维度,调查、分析中职生成长成才的群体特征、学情特点及其个性差异,这是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前提。

课程思政建设要尊重学生认知的起始点、生活的关注点、学习的兴趣点、成长的困惑点、发展的痛点和堵点,找准课程建设切入点和突破口,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

2.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渗透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使“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

然而,课程思政存在着为了思政而思政的表面化、标签化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根据中职生的现状和教育教学的规律,开展有效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失当,课程思政融入缺少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和价值的认同。同时,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背景,以自己“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并借助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交互作用,运用必要的信息资源等,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同化、顺应。

在挖掘、开发课程思政资源时,要贴近中职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建立情感关联,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价值塑造的目的。

三、课程思政之“术”

“术”是成事的方法、路数。重视循 “道”,也善于用“术”。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构建“大思政”新格局。

1.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核心理念是将价值引导、道德培养、意识形态输送等与专业教育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充分融合。教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进一步增强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医学专业课教师在遵循现行教育规律和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深挖课程中具有医学特色的思政元素,探究有效教学方法,将医学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实现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展现专业课程的思政魅力,为国家培养思想政治素养及专业能力过强的优秀医学人才。

2.充分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作用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应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在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从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方面出发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2.1从“岗位特性”维度融合

结合未来医疗岗位特性,在医学知识、技能教学过程中融入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医疗行为规范教育内容,把医学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学生正确的伦理道德引导,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责任感。在医学课程专业知识学习内涵、价值、未来岗位特性等方面开展法治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严谨细致、勤奋学习的良好品德,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2从“核心价值观”维度融合

从医学视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有机融入医学课程教学中,做到医学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3.1重构教学目标

现代中职医学教育课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构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思政主线,把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人文素养、道德修养、法律意识等内容纳入教学目标,在医学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爱党、爱国情怀,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专业品质,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和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的职责。

3.2创新教学方法

在课程思政设计中应结合医学专业课程特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讨论教学将医学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润物无声地引入课堂教学中,达到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认知、认同、内化的目标。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