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保护传承 激发非遗活力

版次:02  2023年10月3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我市把非遗工作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一项大事来抓,不断完善非遗工作体系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激发非遗活力。

我市加强传承体系建设,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梯队建设,启动第五批市级非遗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今年新增了12名市级非遗传承人;推荐9人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人,配合做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申报、评审、答辩工作,缓解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人空缺、队伍老化等问题。推动项目资金支持,大力实施花鼓灯研究出版、抬阁肘阁展示展演和宣传普及、淮南非遗数据库建设、紫金印雕刻非遗展示馆展陈提升等项目,积极主动向上对接争取国家级、省级资金支持,将非遗保护工作经费纳入部门财政预算,多方资金扶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做好宣传展演展示,建成淮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集中展示淮南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作品,打造成集展览、销售、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组织非遗产品、非遗项目参加“江南吃货节”“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展”“长三角非遗展”“预制菜争霸赛”等活动,利用出国(境)宣传推介的机会,将淮南剪纸、寿州窑产品带出国门,推动淮南优秀非遗文化传播。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本报实习生 刘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