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希望的田野”

本报记者 周莹莹 见习记者 查嘉琪

版次:01  2023年10月3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科技特派员是一群不一样的“地下工作者”,他们深入基层聚力服务攻难题,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用心用情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闪耀着澎湃激情;他们深入一线联动服务促发展,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用科技赋能“希望的田野”,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目前,全市共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859人,对接服务855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完成“一对一”全覆盖任务,组建了11个省级科技特派团,4家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13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3家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企业1444个,培训农户46619人次、科技成果转化数1395项、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数490个、促进企业增收10365万元、促进村集体增收4650万元,转化科技成果促进农户增收9588万元,在省级科技特派员平台发布信息及线上服务5941次,一大批优秀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到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机制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和政策环境。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明确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开展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培育科技示范基地等重点工作任务。定期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绩效评价,搭建绩效共享平台、实施绩效奖补激励、加大创新激励力度、加强个人考核激励、开展职业荣誉激励、健全创业服务体系等6项激励措施。

建立协调机制。我市建立了市科技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等共同参与的科技特派员协调工作机制。每周对全市科技系统、每月对全市相关县区和部门进行工作调度,形成“市县协同、统一调度、分类考核”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科技特派员相关工作高质高效推进。健全组织体系。市、县(区)两级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乡、镇设立了科技特派员服务站,村设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室。

提升科技特派员队伍服务能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以科技人才赋能农业现代化产业,全市科技特派员全面助力农业生产“大托管”。以乡镇为单位统一制定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业生产“大托管”工作方案,根据科技特派员的专业特长和农作物生长规律,分小组逐村开展帮扶活动。县区科技局围绕小麦赤霉病防治等重点工作,组织全市科技特派员深入行政村、企业和农户开展服务春耕生产、夏收夏种等工作。先后开展培训1649次,服务5992次,培训农户47526人次,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生产大托管面临的技术难题。

加强绩效考核,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按照“实绩为先、统一标准、县区主体、乡(镇)村参与”的方式,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绩效考核,动态调整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根据考核结果等次,给予科技特派员相应的工作经费补助。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科技特派员服务保障。整合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资金,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500万元以上。实施了市级科技特派员“四新”成果转化和种业、农业机械领域关键技术科技攻关科技计划项目,项目资金总额200多万元。支持科技特派员示范载体建设,对年度绩效考核优秀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给予绩效奖补。(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