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明阳先生这句话,原本是表述万法皆由心造、世事皆由因缘和合而成的深奥义理。此处,我却想借来只品味这字面意思。
生活中,确有许多物事现象,始终存在于身边,而我们就是“看不见”,甚至一些庞然大物也会被一叶障目,直到某一时,它如新生的一般突兀现于你眼前,你才惊觉,原来你与它共处已经很久很久了。对于我这种单线条思维的人来说,这种现象尤其多,我将其归纳为——缘分熟了。
这次与我缘分熟了的,是桂花。
桂花实在不算陌生,小时候就吃过桂花糖、桂花糕,年年也都要喝桂花稠酒。“人闲桂花落、夜静深山空”、“八月桂花香”等诗句亦是耳熟能详,而同时,它又是那么遥远那么神秘,以至于几十年来我从未见过它,想象不出它的模样,直到甲午年的秋天,仿佛时候到了,它突然就醒了我的眼。
时在九月下旬,某日收到一友信息:新得一茶,可有兴趣品尝?品新茶,当然有兴趣也有时间了!翌日晨起,提醒自己,不能让俗味败了天然茶香,故特意避开有明显香味的洗浴品,更不用脂粉香水,着了布衣,如约前往友之工作室。途中,雨丝细密轻柔,润似雾,柔如烟,空气充分清新着,行人却可以不打伞,天光也是明亮愉悦的。
入室落座,友说今天这个茶你可能没喝过,昨天刚采的。昨天刚采的?我们关中大地上未曾听闻有茶树呀!疑惑着入耳之语,这边友已拿出一只精致小杯,杯里金黄澄亮的米粒状小花儿盈盈可爱。
“就是这个,采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能落地沾染尘土,清洗时也要特别轻柔,损坏表膜会致花香流失。”他说着,双手娴熟自如地操作着。轻轻地拈花入杯、缓缓地注水,看金色米粒在水中柔柔地翻卷、慢慢地舒展,就见玻璃杯里的水一点点变了颜色,澄亮的色泽渐次加深。约莫过了三四十秒钟,茶汤已斟入两只透明小杯里。小心托杯在手,观色,晶莹透亮,若琥珀;嗅香,淡雅清新,似有若无;品味,三四分花香两三分清甜外加些微草涩味。“怎么样?没喝过吧?”“我……哦,等一下!这味道怎么似曾相识?”他笑而不语。
三道过后,茶色已淡。他说再换个喝法。这一次,他先给茶碗里放入一撮绿茶,再加入金色花粒,然后注水冲泡。少顷,茶汤已在杯中,色泽较刚才有了力度;花香徐徐浸出,香气沁人心脾,茶香和花香各自分明又共存一体,气味清晰、平稳而绵长;入口,立即有清新花香盈齿,余三分茶香一分清甜,先前的草涩味竟然了无踪影,只有纯正的花香,绵绵悠悠萦绕。这中间发生了怎样的转化?清雅馨香分明是花儿本具之特性,为何须借了茶之香,才能完整明晰地表现出自己?奇哉!自然万物总藏着解不完的妙义。
想来此花还可以添加不同茶叶随意调配。花和叶原本同源,共同经历过日月星辰的滋养,享受过风的爱抚雨的浸润,然而二者成长期间不同,便有了不同的特质。相较之下,叶子因为多了霜雪的考验,应该性情更沉稳些,况成其为茶饮之前,更要经过一番别样的烘烤历练。将天然娇嫩的花儿和成熟稳重的叶芽放在一起,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这轻描淡写的行为,却正显出文人雅士心思之灵妙,友真雅人也。由雅人而生发逸趣,当然是极自然的事,无须缘由。
“这花儿又是从何而来?”我含着满口清香问道。
“你刚才来的路上没见过这些花儿么?”我以茫然无知的神情回答。“你现在看窗外楼下,那一片树林是什么?”他再道。还好,我的视力一向不错。透过窗玻璃望去,不远处有一片小树林,总有二三十棵树吧,树木不很高大,势却茁壮。于绿叶中醒目着丛丛簇簇金黄色的碎花儿,而每一棵树下,都均匀地铺着一层新鲜的落花,星星点点,澄黄若粟,正是刚才杯中之物……
离开的时候,走到这些树下,心里竟带了几分愧疚。适才从旁经过,分明有馥郁甘甜的花香袭来,我看着,却无视!更没有意识到,这些貌似普通的小花儿,就是传说中的桂花——可以成就稻香、蜜香、酒香、月香、诗香的人间真味。
幸而,尽管迟暮,我毕竟认识了你,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