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徐 强

版次:03  2023年10月1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作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了遵循。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个重要抓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国具有创新能力提升快、市场需求支撑强、产业升级空间大的良好态势,新动能培育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对此,需聚焦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现存短板,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和推进,主要在“加减乘除”四个方面切实发力。

一是做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加法”。需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促进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推动传统产业在数字赋能、绿色发展中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跃升,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二是做好减少低端和无效供给的“减法”。做减法,关键在于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为经济发展留出空间。我国部分传统产业还存在供给质量不高、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一些“过剩产能”“僵尸企业”占用资源要素,妨碍了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培育和壮大。需着力破除不适应市场需求、污染较为严重的低端和无效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三是做好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的“乘法”。科学技术通过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多要素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产生的是“乘数”和“倍增”效应。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需要我们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持续涌现有坚实的科技支撑。

四是做好破除制度性障碍的“除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还要打通经济循环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促进各类要素顺畅流动、融合发展。要疏通堵点,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撑作用,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