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市水利部门了解到,聚焦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监管、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市水利部门全面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为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水安全、水保障、水支撑。
在强化水资源管理上,我市实现167家取水户用水计划审批、变更、用水总结上报“一网通办”,完成25处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实现全市地表水5万方、地下水3万方取水户在线监测全覆盖,对即将到期用水户取水许可证预警预告11次。加快推进节水载体创建,完成大通区、八公山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任务,积极指导安徽理工大学参与全国水效领跑者遴选工作。加强地下水取水户的在线监控,完成全市40余家地下水取水户数据校核,2023年新发及延续取水许可证33本,累计保有取水许可证189本。
在持续加强水土保持监管上,市本级共审批水土保持实施方案11个,已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3000多万元,接受验收报备16个,对3家拒不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的生产建设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完成了29个未批先建项目整改销号和省水利厅下达的第一批疑似违法违规项目现场核查工作。
在强化水旱灾害防御上,我市抓“早”,深入开展汛前检查,发现并整改了15处度汛安全隐患。抓“细”,强化“四预”措施,做好监测预警工作,确保水文站点年度月平均到报率达95%以上。抓“实”,组建了全市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100人、应急抢险队伍63人、水利施工企业应急抢险队伍307人,并在重点水利工程、险工险段处就近储备应急抢险物料。完成了春夏抗旱工作,调度全市灌溉泵站抗旱提水约6.8亿方,协调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向寿县旱区补水约4.7亿方,协调省淮河河道管理局调度窑河闸、东淝闸、尹家沟闸向内河补水5次1.3亿方。
在加强水生态修复上,省级验收通过了淮南高新区人民公园、毛集实验区颍凤公路河省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推进岸线生态修复,石姚段水源地基础设施及防汛道路建设工程批复概算总投资3100.74万元,2023年5月份工程主体已完工。实施河湖健康评价,建立健康档案,完成水普以外河湖划界9条。完成水利部河湖遥感图斑复核全部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日常巡查2387次、专项打击行动123次,查扣非法船只16艘,拆解非法船只6艘,查办采砂管理水事案件4起,罚没款7.69万元。 (本报记者 苏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