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经开区打出组合拳摘得省“质量强区”名片

本报通讯员 袁 娜 本报记者 吴 巍

版次:02  2023年10月1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省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发布通告,淮南经开区被命名为“安徽省质量强区”,成为本届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开发区。

近年来,淮南经开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始终把质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以创建质量强区为契机,以质量品牌升级为抓手,有力推动经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夯实“两个保障”,构建质量工作新格局

加强组织保障。按照创建工作责任清单要求,成立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下发创建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强力推进质量强区工作。

落实制度保障。先后出台《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鼓励科技创新促进淮南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奖励办法》等政策,建立质量发展经费逐年增长制度,近3年共投入3.53亿元支持质量强区建设。

强化“三重监管”,守牢质量安全新底线

建立完善质量制度。全面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出台政策奖励首席质量官成功备案人员,备案登记率100%,充分发挥首席质量官指导员、监督员、宣传员、守门员作用。

严格履行监管职责。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监测,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协调机制,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建立特种设备及重要工业品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电梯智慧化监管全覆盖;组织安全生产“强执法、防事故”等系列质量专项治理工作,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开展“明厨亮灶”质量提升行动和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行动等。

解决群众质量投诉。发挥投诉举报中心作用,及时受理查处消费者投诉举报,平台投诉按时核查率、按时办结率达到100%。

深化“四个举措”,构建质量服务新模式

搭建质量服务平台。创新“8+3+10”服务模式,在3大主导产业及10个村(社区)建立质量服务站,打造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品牌培育、人才培养等功能为一体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质量创新升级,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发布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意见,针对三大产业形成系列调研报告,摸清产业现状,提出针对性强的改进措施。落实“四个一”质量提升行动,制定和实施航空线缆质量提升方案,指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航天线缆质量提升案例入选2022年度全省十大典型案例。

举办质量培训活动。全年共举办质量强区专题、特种设备、卓越绩效、知识产权、精益生产、食品安全、质量提升、职业经理人等共计70期培训班,为企业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从2015年开始连续7年举办“质量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授课,从源头夯实质量提升基础、提升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水平。

树立质量发展标杆。命名质量标杆示范企业,组织现场观摩活动,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导企业争创政府质量奖、皖美品牌、驰名商标等,加快园区质量品牌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