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庆磊 见习记者 梁澹云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除贫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将其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市民政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推动全市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在扶贫济困、扶老救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用爱为城市增添温暖底色。
抓好法规学习宣传,营造“慈善无处不在,慈善人人可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和《实施办法》)颁布后,市民政局将学习宣传贯彻《慈善法》和《实施办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面上学习宣传,制定具体举措,把握学习重点,全面落实法规规定。抓好专题培训,采取教学、研讨、座谈等多种方式,通过举办“民政大讲堂”“全市慈善事业法律知识讲座”“慈善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等形式,实现广大民政干部入脑入心、人人皆知,具体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准确运用。抓好媒体宣传,结合“中华慈善日”和“安徽慈善宣传周”活动,运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深入广泛宣传;制作慈善专题在市民政局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连续发布,通过案例,生动、形象地普及“慈善组织”“公开募捐”“慈善信托”等慈善知识,传播慈善文化,激发大众慈善意识。
抓好法规贯彻实施,确保《慈善法》和《实施办法》落地见效
市民政局将慈善事业发展列入民政“十四五”专项规划,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和制定配套措施,2022年联合市直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善行淮南行动方案(2022-2025年)》,在现代慈善理念指导下,健全制度化和结构化的慈善,进一步培育多元慈善主体,创新慈善活动,加强慈善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淮南特色慈善事业新生态。加强对慈善组织的指导、监督,完善市慈善组织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市、县两级慈善组织全部实行网上年检年报,对发现的问题,采取行政约谈和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等方式,督促其按期整改到位,对多年不参加年检年报的“僵尸组织”依法给予撤销登记处罚。2022年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慈善组织开展抽查审计,确保慈善组织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合法合规。严格建立问题惩戒机制,联合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对慈善捐赠领域相关主体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对被惩戒对象禁止参加评选各类评奖,并列入有关黑名单,确保慈善事业在阳光下运行。
抓好培育政策落实,促进慈善组织健康发展、发展壮大
市民政局完善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制定《淮南市慈善组织认定办事指南》,积极动员符合条件、在《慈善法》实施前已设立的社会组织主动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依法做好公开募捐资格审批,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及时制定了《申请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办事指南》,指导慈善组织依法开展公开募捐。规范慈善信息公开,统一在市级政务公开平台发布公开募捐项目,及时公示信息。截至目前,我市有慈善组织12个,取得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并在慈善信息平台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慈善组织共计8个(不含红十字会)。
抓好公开募捐捐赠,让爱心善举接力传递、蔚然成风
市民政局积极倡导疫情防控募捐,2022年3月,市慈善总会及时发布《关于开展抗击疫情募捐倡议书》,截至当年5月31日,全市各级慈善协会接收疫情防控捐赠款174万元,捐款全部转入市防疫指挥部统一使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一日捐”,2022年市直机关工委和市民政局联合发出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通知,市慈善总会在媒体上发出《“慈善一日捐”倡议书》。“慈善一日捐”活动自启动以来,市几大班子领导带头奉献爱心,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广泛汇聚善行力量。截至2022年10月21日,市慈善总会收到善款115万元。2023年“慈善一日捐”活动得到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市政府分管领导出席2023年“淮南慈善宣传周”暨“慈善一日捐”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为爱心企业颁发证书,当天收到捐款66万元。同时,在第八个“中华慈善日”,我市广泛开展“慈善宣传周”暨“慈善一日捐”主题活动,市民政局指导市慈善总会严格做好捐赠善款接收工作,向每一位捐赠者出具票据,并定期在网站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做到所有善款来得清清楚楚、花得明明白白。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