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命名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的通报》,谢家集区人民法院杨公人民法庭获评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近年来,杨公法庭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规范队伍、立足审判、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延伸服务、诉讼便民、诉调对接多措并举,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前沿阵地作用。法庭管辖杨公镇、孙庙乡、孤堆回族乡三个乡镇的各类民事案件,同时自今年5月起负责审理全区范围内的劳动人事争议类、物权类案件。全庭干警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主动担当作为,努力打造办案最公正、解纷最高效、服务最便民的新时代人民法庭,先后荣获安徽省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淮南市优秀人民法庭等称号。
2022年,杨公法庭受理各类案件416件,审结408件,结案率达到98.1%,其中调撤案件共317件,调撤率达到76.2%,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96.6%,真正做到矛盾最小化、纠纷快解决。
同时,杨公法庭着力打造“老支书调解队”品牌,邀请辖区孤堆回族乡杨岗村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组成调解队,这些老支书在村中享有威望,遇到矛盾纠纷村民更愿意听其劝解,纠纷化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验做法被《法治日报》《安徽法制报》刊登报道。法庭还定期前往杨岗村参与现场调解、进行法律指导,提高调解队工作质效,为乡村矛盾化解提供有力保障。
杨公法庭管辖案件当事人多为当地村民,且其中年长者占比较多,为更好践行司法为民理念,法庭积极探索“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审理”闭环工作,主动为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代为立案,并同步展开诉前调解工作,争取将矛盾先行化解。目前,杨公法庭已逐步建立集诉前咨询、协助立案、诉讼费收缴、案款收发、督促执行于一体,设施齐全、便民高效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打通人民法庭为人民群众诉讼排忧解难的“最后一公里”。
(本报通讯员 肖启蒙
本报记者 张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