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攻坚行动”谱写淮南“高新曲”

版次:04  2023年10月0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接一版)

记者发现,这些企业尽管落户淮南高新区不久,但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  

“紧抓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机遇,我们正在加快集聚整车、电机、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已落地建设明然新能源汽车三合一电驱生产基地等项目7个,总投资328.9亿元,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体系。”李群说。

从“煤电独大”到“非煤崛起”,从“煤电联奏”走向“绿色交响”。如今,随着新兴产业快速推进,淮南高新区也迎来转型发展的高光时刻。

城市更新,持续完善城市功能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心往之,城必兴焉。”

在2021年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以《向心城市与高品质生活》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他告诉大家:“活力、宜居、和谐,是城市的‘向心力’,是城市的‘高品质生活’,这些恰恰是城市更新的最终目的。而向心城市的‘心’不仅是地理位置的‘中心’,更应该是城市的‘人心’。”

可见,民为城之本,是城市建设、管理、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淮南,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城市,城市建设早、旧城区多且基础设施弱,城市更新是重焕城市生机与活力的一剂良方,也是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2021年9月,淮南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城市更新攻坚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增强城市承载力”。

近两年,淮南高新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实施城市更新攻坚行动为抓手,推动城市建设由“粗放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变,品质雕琢“老”与“新”,全面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让淮南这座老工业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座城市的更新发展,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需要一座怎样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但其中的要素却是共同的,那就是:让我们的城市更有品质、更有归属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有幸福感。

“坚持以人为核心,建设‘向心城市’,让人‘心之所向’,是淮南高新区城市更新的目标导向。提升核心片区、打造东部片区、谋划高铁片区、加快建设产业园片区是我们全方位完善城市功能体系的总体思路。”李群说。

城市路网是城市“血脉”,路网畅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高新区道路设施加快建设。新开工支经八路、南纬四路等支线道路12条,通车里程4.7公里,基本形成“十四纵十二横”主次干道路网。

以前,家住高新区的李女士每天出门买菜,都会提前寻划菜场附近的停车位。最近,她发现附近道路新施划了机动车泊位,停车变得很方便。聚焦“停车难”民生问题,高新区新建停车位1100个,累计达5.5万个。

炎炎夏日,每逢周末或夜晚,淮南人民公园下沉广场1952文旅街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充满烟火气息。在这里,市民和游客不仅能欣赏精彩文艺演出、品尝特色美食、选购心仪的“淮南礼物”,还可以看非遗展示、购非遗好物、享传统文化,触摸城市文化印记。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市亦如此。

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形”,那么文化则是一个城市的“神”。

2022年以来,淮南高新区大力提升城市文旅功能,闲置的人民公园下沉广场被修缮一新,变身1952文旅街区,成为市民和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今年7月1日,代表淮南城市形象的“地标工程”——淮南奥体中心正式开园。通过引进第三方运营服务商橙狮体育(淮南)有限公司,高新区对场馆进行改造升级、扩充运动场地。

改造后的奥体中心大大提高了高新区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能力,对提高该区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起到带动作用,能有效促进体育竞技、会展演艺等各类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淮南高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人民是城市的主人,人民城市必定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淮南高新区聚焦民之所需、民之所盼、民之所求,抓好住房保障、“菜篮子”工程等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丰富多彩。

“过去我们都以为安置房会是脏乱差的样子,没想到现在到了现场一看,真是高大上啊!房型非常好,南北通透,周边还有幼儿园、小学、中学、菜场和商超,配套十分齐全,我家能够住上这样的好房子,要真心感谢党和政府安置房项目的好政策。”高新区三和镇村民程旭欣慰地说。

“安居”是“乐业”之本。淮南高新区坚持住有宜居,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年来,高新区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推动棚户区改造跑出“加速度”。新开工芙蓉苑二期二标段保障房1500套,建成紫荆苑、香樟苑五期三标段项目保障房1600套。

截至目前,淮南高新区已投资84.5亿元建成10个棚户区项目,建成1.44万套,已安置1.21万套,有效满足回迁群众安居需求,为进一步推进高新区产城一体建设步伐夯实了基础。

民以食为天。小菜场也有大民生。

家住御香山的王阿姨喜爱做饭,经常挎着菜篮到附近的御香山菜市场转转。在她看来,菜市场里的“烟火气”,藏着说不尽的生活韵味。“菜市场自从设置了美观整齐的摊位后,我感觉逛菜市就像逛超市一样开心,心里升起满满的幸福感。”王阿姨说。

一座城里,最好的感受是“幸福”,最美的风景是“宜居”。城市更新后,漫步在如诗如画的淮南高新区,清新的空气中散发着细微的植物香气,高新区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惬意的时光。

乡村振兴,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今年以来,淮南高新区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抓好粮食生产、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等工作,持续夯实“三农”工作压舱石,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田间道路宽阔平坦,大小沟渠纵横相连,连片水稻生机盎然,描绘出一幅农业生产大托管画卷。

走在三和镇徐马村田间地头,连片水稻映入眼帘。徐马村党支书记徐东升告诉记者,实施“村党总支+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农户+银行+保险”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模式,让农民增收,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

任凭风浪起,只要稳住粮食生产这一“压舱石”,便可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徐马村的“土地大托管”只是淮南高新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重农抓粮的一个缩影。

淮南高新区将“大托管”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推进力度,广泛开展“大托管”政策宣讲,向村民发放“大托管”宣传资料,讲解“大托管”服务工作和政策措施,引领“大托管”提质增效。今年以来,该区17个村已测绘3749亩,有意向托管土地3809余亩,已与农户签订托管合同1696.89亩,与种粮大户签订托管合同1166.41亩。

截至目前,淮南高新区已托管土地面积8878.03亩。积极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工作,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统一采购小麦“一喷三防”药剂发放到种植农户手中,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小麦长势及病虫害情况,引导农民规范用药,及时增施苗肥、灌溉等,促进了粮食生长,有效预防了病虫害的发生。

今年,该区夏粮播种面积约1.8万亩,其中小麦1.1万亩,油菜0.7万亩,产量约5400吨。同时,该区积极引导各村立足资源禀赋,结合村情实际,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涌现出新华村“安新菜园”、徐马村特色火龙果基地、大郢村绿色观光生态农业等特色种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淮南高新区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怎么推?

淮南高新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项目,2023年全区衔接资金计划实施1817万元,共计19个项目,其中,工程基础设施类13个,产业就业及巩固三保障成果等4个,项目管理费及其他2个。

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开工16个项目,资金拨付1410万元,资金拨付率77.6%。

为了防范化解返贫风险,高新区为全区脱贫户及监测户753人购买2023年“防贫保”综合保险中必选项目,补贴率100%。坚持就业优化,把脱贫人员稳岗稳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实施动态监测、岗位储备、精准就业等措施,全区脱贫户及监测户338人(其中公益性岗位99人)实现稳定就业、稳定增收。抓好产业奖补和金融帮扶,2023年春季,为96户发放产业奖补金额15.5165万元,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5万元,补贴小额信贷利息0.876万元。

产业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

如何让丰富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

淮南高新区实践的答案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本地特色、优势,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擦亮特色产业品牌,健全产业链,促进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发挥特色产业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走进新华村“安新菜园”,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从原来的务农够吃饭到现在住上新房,有了存款,李大爷一家的生活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务农相比,蔬菜大棚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年四季都能挣钱。

“我家种植了两亩地的无花果,一亩地产量在4000斤左右,去掉成本可以挣到六千元。”村民张永山告诉记者,徐马村现有人口1800人,土地面积3700亩,该村农户除了种植水稻外,还种植了火龙果和无花果。

乡村全面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

是旱厕改造、是污水治理、是道路硬化……

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还是党的政策好!科学引导、群众参与,户上出一点,政府补一点,就用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卫生厕所,既干净又方便!”姚皋村村民姚大爷如是说。

据了解,2022年,淮南高新区实施环境整治项目9个,完成100座农村改厕;新建水泥路3千米,沥青路1.62千米,解决860户3600人行路难问题。新建6条3公里机耕砂石路,改善8个村民组614户1876人生产耕种条件。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投资270万元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解决2个村1347户5138人饮水安全问题。

今年,淮南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实施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实现辖区农村水源净化、道路硬化、夜晚亮化、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美化目标,持续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座座农家院落焕发新颜;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一粒粒种子在阡陌纵横中萌生希望……乡村振兴,淮南高新区砥砺奋进,步履铿锵!

生态修复,厚植绿色发展底蕴

青山绿水,天赋淮南。

“屏舜耕而衔两山,襟淮水而带三湖”,梦想中的诗和远方并非遥不可及,诗情画意的美景美韵、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就在高新区人身边。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精心描绘“山水淮南”生态画卷,让山峦层林尽染、河湖碧波荡漾、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既是淮南高新区人民的共同愿景,也是淮南高新区走向未来的底气和依托。

站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可以裁量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攻坚行动,是淮南高新区蝶变重生的必由之路!

察大势者明,驭大势者智。锚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赢,淮南高新区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今天,你抬头看云了吗?”

“网友:从早美到晚!”

7月10日,淮南日报社官方抖音号发布的这条消息引赞无数。

当天,淮南高新区上空湛蓝如洗,白云悠悠随风飘逸,淮水汤汤碧波倒影,天地之间自然生成一幅水光云影的生态画卷。

7月26日下午5时许,一场大雨过后,淮南高新区上空惊现“两道彩虹交相辉映”奇观,人们惊叹:这是淮南高新区几十年一遇的胜景!

由此可见,蓝天白云从曾经的“生活稀缺品”到前两年的“刷屏朋友圈”,再到如今的“司空见惯”,淮南高新区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百姓的蓝天幸福感节节攀升。

“把脉问诊”、分析研判,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高新区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注重源头治理、推进综合防治,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持续凸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淮南高新区渐行渐近。

2022年,高新区“三个治污”交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优异答卷!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高新区PM_2.5年累计浓度为37.090μg/m^3,同比减少7.2%;PM_10年累计浓度为64.695μg/m^3,同比减少2.7%;优良率为80.9%,同比增加3.3%。PM_2.5和优良率均已完成年度空气质量考核指标。

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重点加强对D水系和E水系以及泉山湖周边小区市政雨污水管网的排查整治力度,全年共计排查出雨污水混流问题30余个。全年农村水质监测和巡查工作已完成,水质情况良好。

还老百姓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全区耕地零污染、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以精细化思维推进污染防治涵养绿色生态。近年来,高新区新招真招实招硬招频出,招招精准,招招见效。

蓝天保卫战打得“用心”:按照行业管理职责,部门联动,重点督促建筑施工,拆除工程、道路等工地落实“六个百分百”措施,降低本地扬尘源污染水平。累计处理市级巡查复查交办扬尘问题140个,区级巡查发现交办问题260个,先后对鼎元世家、书香雅苑、E水系、淮安府、淮南市图书馆北侧绿化项目等近20个项目移交处罚。

碧水保卫战打得“用力”:对区内雨污水混流问题,多次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16份,移交处罚偷排生活污水案件1件。委托省城建设计院对主城区28条路范围内的241.4km雨污水管网(其中雨水管网131.7km,污水管网109.7km)进行全面排查,累计发现病害点8286处,排水单元错混接点63处,市政道路错混接点79处。

净土保卫战打得“用功”:认真落实《淮南市农村净水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强化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管,全面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排查……

9月13日,微微细雨中,记者进入位于淮南高新区的E水系带状公园,水草丰美,群鸟翱翔,水天一色……“百鸟翔集”的背后是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跃然眼前。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

对淮南高新区而言,推进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并不是降低对发展的要求,更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绿色、低碳和循环的道路上推动更高水平的发展。

成事之道,贵在力行,重在履事。

近年来,淮南高新区坚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引导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质量发展,全区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调整,奋力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和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今年5月,总投资52亿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模架科技产业园项目亦落户淮南高新区。该项目用地500亩,聚焦新能源汽车配套模架研发、生产企业70余家。项目建设周期18个月,园区企业入驻周期6个月。为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配套服务。

7月,淮南高新区明然新能源汽车三合一电驱生产基地项目封顶,施工方克服高温等不利因素,加快施工,跑出“淮南高新速度”,荣获全市项目建设“流动红牌”先进工地。

该项目主要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合一电驱生产基地,分四期建设投资,规划四期建设制造产能共100万台套。基地一期项目建设目标:建设1.8万m^2自动化数字化工厂,预计11月底竣工,并于12月开始投产,做到年产能50万套BMS、BDU、IGW、CDC、域控等车规控制器产品,预计年产值要达到25亿元。

美丽与发展共赢,“颜值”与“产值”兼收。

着力探索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升级之路,绿色根基在踏石留印的过硬举措中不断夯实。榜单不同,底色相同。这些成绩,记录着淮南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更记录着高新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跃升的轨迹。

生态修复,归根结底是为产业发展加竞争力、为生态环境减破坏力,“一加一减”之间,淮南高新区凝聚起澎湃的绿色力量,激发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变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生态淮南的发展底色。逐绿而行,淮南生态画卷绘就崭新图景。

山水淮南,正向你我款款走来。

社会治理,护航群众安居乐业

“下水道堵塞、污水外溢难排,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大家的正常生活……”近日,淮南高新区香樟苑四期居民向网格员吴翠翠反映。

得知信息后,穿着“红马甲”的吴翠翠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情况,随即联系物业进行维修,彻底解决了污水堵塞、外溢问题。看着修缮一新的管道,居民程龙芝高兴地说:“多亏有了你们,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在淮南高新区三和镇,有一群身穿“红马甲”的网格员,不辞辛劳地穿梭在小区各个角落,在群众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全力以赴帮助解决;在面对群众的不理解时,微笑面对、耐心解释,他们用一双脚、一颗心、一份爱行走在网格中,服务好网格中的大事小情。

“太感谢‘红马甲’了,有了他们的调解,我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家住银杏苑公租房的丁秀郢高兴地告诉记者。

不久前,丁秀郢租住的房屋墙面渗水,导致家具发霉、墙面掉皮,和物业沟通始终没能达成一致,矛盾一触即发。网格员李慧敏了解情况后,及时联系物业对渗水原因进行查看,分别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最后成功劝说,双方消除误会,达成解决方案。

近年来,淮南高新区三和镇信联办不断深化社会基层治理,构建162个网格,全心全意解民忧、纾民怨、办实事,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居、将信访隐患消除在萌芽、送周到服务到群众身边,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毛细血管”,为17个村20余万名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这是网格员闫瑞每次去看望独居老人倪永怀都要留下的一句话。前不久,儿女长期不在身边的倪大爷感觉浑身无力,外出购药十分不便,无助之时,便向网格员闫瑞求助。

闫瑞在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后,便骑着电动车跑遍了附近多家药房,最终为老人买到了药品。他每天都定时来照顾倪大爷吃药、就餐,直到老人康复。

“网格员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正逐渐打通‘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神经末梢’。”淮南高新区政法办主任王世军告诉记者。

这是淮南高新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今年6月,淮南高新区三和镇香樟苑社区党支部开展了“沉浸式”“互动式”“亲近式”微讲堂活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接地气、入人心。

一块空地,几把小板凳,香樟苑社区的“微讲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社区居民围坐一起,宣讲员用亲切通俗的语言向居民娓娓道来,现场的居民听得聚精会神并积极互动,气氛十分活跃。

“年纪大了用手机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容易眼花,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听着熟悉的口音,学得细、悟得透!最重要的是接地气,让我深切感受到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我们老百姓要永远跟党走。”老党员吴大爷对微讲堂赞不绝口。

宣讲员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理论转化成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让群众听得懂也乐意听。下一步,香樟苑社区党支部将持续发力,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微讲堂活动,凝聚群众合力,引导他们有效参与社区综合治理,助推美丽社区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自开展“五大攻坚行动”以来,淮南高新区聚焦精细化服务管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护航辖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按照“网络化+网格化”要求,高新区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淮南市委提出的“两到位一运行”工作目标。

“两到位”,即网格划分到位、网格员配备到位。全区招聘专兼职网格员162人,设置网格长72人、网格指导员7人,绘制了区镇村(居)三级网格图。

“一运行”,即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初步建成运行,网格员开展走访巡查、信息采集等,并在平安创建、文明创建等中心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1年以来,按照淮南市委关于开展“五大攻坚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淮南市委政法委坚持抓统筹、抓谋划、抓项目、抓品牌、抓机制,扎实推进《淮南市社会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年度各项任务的落实。截至目前,通过重大项目带动,淮南高新区具体任务已经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高新区做强“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建设”项目,依托综治中心,按照“接待群众来访、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推进平安建设”职能定位,整合了综治、信访、公共法律服务等调解资源力量,县乡村三级“一站式”矛调中心全面建成挂牌运行。

以三和镇为例,基层治理平台越来越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信访接待、法律服务、矛盾调解和网格化管理服务等功能资源共建共治共享。目前,三和镇全国模范司法所提升改造项目已经投入使用。

城市的核心是人,老百姓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

为了全力推进平安城市建设,高新区投入资金860万元,建成覆盖拆迁安置小区、公租房和廉租房7.34万人口的智能化人脸识别和视频监控体系。至此,三和镇获得“平安建设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王世军表示,紧紧盯住“平安淮南建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这一目标,高新区将着力打造网格化管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五中心合一”、社区治理现代化、基层和行业平安创建提质扩面、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园区、为民办实事“六大品牌”,不断提升全区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转载自10月8日《中国高新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