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示范区再发4项生态环境领域制度创新成果

新民晚报记者 毛丽君

版次:A01  2023年09月2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9月25日上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4项生态环境领域制度创新成果,至此,示范区在该领域已形成16项制度创新成果。“示范区正激发出‘攥指成拳’的合力,生态绿色已经成为示范区最厚重、最坚实的底色。”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此次新发布的4项制度创新成果包括《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示范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示范区跨界饮用水水源地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细化实施配套制度》《示范区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评选方案(试行)》。

其中,《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针对示范区在协同保护、推动绿色发展过程中管控不一致、基础建设不统一、产业布局不协调等问题,提出了涉及生态空间、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3个方面17项目标指标,谋划示范区生态绿色发展路径,形成示范区生态环境联保共治“一张图”;《示范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则明确了示范区包括鼓励事项、引导事项、禁止事项三个部分共30条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按照两区一县区位特点、发展现状与目标、管控要求等,统一细化生态环境准入要求。

制度创新成果要落地才能释放红利,围绕已出台成果,一手抓深化,一手抓应用,始终是示范区制度创新的核心使命。生态环境“三统一”制度建设总体方案明确的56项任务清单已基本完成,进入持续深化释放效果阶段;“一河三湖”等重点跨界水体已实现联合河湖长的全覆盖,两区一县共任命或聘请310余名联合河湖长,联合巡河、联合治理、联合养护、联合执法、联合监测“五个联合”机制实现常态化……在示范区,生态环境“三统一”的制度框架体系基本成型,重点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机制更加健全。

与此同时,涉及生态环境和绿色低碳领域有7项制度创新成果,已先后两批面向长三角和全国其他重点地区复制推广。在示范区周边,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和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机制等基础性制度已在金山、嘉兴、湖州等地复制和深化。

而示范区夯实生态绿色本地的脚步仍在快速迈进,太浦河共保联治示范段、元荡岸线、淀山湖生态岸线、青浦蓝色珠链等20余个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正全面加快推进,示范区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鸟类等珍稀物种的种类有所增加。

好风景吸引新经济。随着华为研发中心等一批创新研发高等级项目落户,以及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一批样板项目相继建成运营,示范区绿色创新融合发展能级效应正不断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