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房地产遇冷、国际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城市经济发展有何新机遇?
从近半年长三角各地出台的鼓励政策来看,总部经济或是下一个增长点。
总部经济是指因各类企业总部入驻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布局,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税收增收、刺激消费、就业乘数等效应,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那么,目前长三角总部经济发展如何?呈现出怎样的格局呢?
规模大能级高
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名单来看,长三角总部经济领先全国,数量与质量双收,具有规模大、营收好、能级高的特点。
首先来看看数量。
近五年来,长三角整体民营企业发展较佳,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的数量波动上涨,相比2019年,2022年多了30家企业,达到222家,占总量的44.4%。
其中,浙江、江苏常年“霸榜”,2022年分别以108家、89家企业位列第一、第二,与第三名山东(52家)拉开巨大差距。
上海与安徽入围的民营企业数量则较为稳定,分别保持在全国第七、第十五的位置。
质量上,三省一市中国500强民营企业的营收达到162415亿元,占中国500强总营收的40.8%。
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也相对较多。2023年,长三角进入“世界企业500强榜单”的数量为26家,占中国总量的18.3%。其中,上海的数量最多,达到12家。
不过,从资产总额来看,长三角民营企业还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虽然北京、广东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数量并不多,但企业规模更大。北京24家入围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116416亿元,占比为25.14%,甚至高于浙江省108家企业的资产总额。
制造业是主流
从企业类型来看,长三角总部经济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加工业。
在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的222家长三角企业中,企业数量最多的前五个行业,有三个归属于传统制造业,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1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0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5家)。
这与长三角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类型相似。最多的也是金属加工产品(共6家),例如营收最高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世界排名第44。其次是化学制品相关公司,例如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侧重于石油化工与化纤原料的生产。
当然,在民营企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也不低,占比为8.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是代表,分别有12家、5家企业。
若从营收角度来看,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服务业不容小觑。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2022年的营收超过8000亿元,是长三角民营企业中营收情况最好的。
进一步来看民营企业类型,三省一市总部经济则各有侧重。
上海以综合型企业为主,企业大多以科技、技术为抓手,覆盖生产、服务、消费等多个领域。例如上海复星国际有限公司,便覆盖医药健康、文旅、投资保险等多个领域。
安徽以金属冶炼工业为主;江苏和浙江省民营企业类型多样,但江苏省最多的还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时批发服务业较强,而浙江省则是房屋建筑业较强。
上海跨国企业总部多
除了国内企业,吸引跨国企业总部入驻也是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上海跨国企业总部经济实力领先全国,跨国企业地区总部数量多,截至2022年累计达到848家,分布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企业等重点产业领域。
同时,跨国企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强。2021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占外资企业总量的1.1%,但贡献了全市外资企业18.2%的税收。并且,跨国企业总部整体根植性较好,落户上海的时间较长,平均连续经营年限约16年,超过40%的企业连续经营超过20年。
根据江苏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近几年来,江苏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疫情前的2019年,新增总部数量峰值曾达到23家,相比2015年增加了3.6倍。
虽然安徽与浙江尚未公布相关数据,但两者也都在加大力度吸引跨国公司企业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例如,浙江省在今年颁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在政策有效期内每年按当年度实际利用外资额3%的比例给予奖补,累计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